大皖新聞訊 6月28日上午,魯迅文學院壽縣教學實踐點正式揭牌,首屆作家培訓班也正式開課。
魯迅文學院壽縣教學實踐點揭牌。
千百年來,楚漢文化、吳越文化、中原文化、淮夷土著文化在壽縣激蕩、碰撞、滲透、交融;治水文化、城墻文化、豆腐文化、廉政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等不斷積淀,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壽縣文脈。壽縣的文學藝術盛于楚風、強于漢韻,既有著亙古的豐饒,也有著當代的輝煌。
壽縣縣長孫奇志介紹,近年來,壽縣先后有7名本土作家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在國家級刊物發表文學作品超500篇。特別是2023年以來,壽縣與《小說選刊》《清明》等文學期刊深入合作,成功舉辦“全國著名作家看壽州”主題采風、“壽春杯·《小說選刊》年度大獎”頒獎典禮、“壽春杯·《清明》文學獎”頒獎典禮等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動,定期舉辦讀書分享會、循理文學大講堂等活動,縣文聯、縣作協分別榮獲全省優秀基層文聯組織、中國作家協會基層組織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全縣文化事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魯迅文學院壽縣教學實踐點揭牌儀式。
記者了解到,魯迅文學院是國家級作家培訓機構,組織大批國內一流作家、學者、教授參與教學,是培養中青年作家及文學評論家、理論家、編輯家、翻譯家的搖籃。立足于新時代作家培養需求,該院不斷創新培訓方法、拓展培訓模式、開拓培訓資源,面向全國開展作家培訓,已在上海臨港等三個地方設立了教學實踐點,積極推動文學的交流與融合,為各地作家提供學習、研討、創作的平臺。
“魯迅文學院作為我國文學研究的最高學府,肩負著培養優秀作家、推動文學繁榮的重要使命。” 淮南市文學聯合會主席岳葆春介紹,魯迅文學院壽縣教學實踐點的成立,是壽縣文學事業發展的新契機,也是淮南文學界與魯迅文學院“量子糾纏”的開端,必將為壽縣乃至淮南的作家和文學愛好者搭建通往文學殿堂的橋梁,使其近距離接觸國內頂尖文學資源。
安徽省文聯主席、安徽省作協主席陳先發在給學員講課。
此次培訓班由魯迅文學院、壽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60名學員來自淮南合肥亳州六安。在為期2天的封閉培訓中,安徽省文聯主席、安徽省作協主席陳先發;魯迅文學院副院長張明遠;魯迅文學院教研部主任郭艷;安徽省作協副秘書長、省網絡作協主席余同友四位名家為學員授課。
據介紹,舉辦首屆作家培訓班旨在充分發掘壽縣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重要發源地”的深厚底蘊,提升全市中青年作家政治素養、理論評論水平與本土文化闡釋能力,助力挖掘市域多元文化資源、培育本土文藝人才隊伍、打造具有淮河特色的文學創作品牌,讓這座千年古城在文學中“活”起來、“熱”起來。
大皖新聞記者 張安浩 文/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