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來,在淮南市壽縣隱賢鎮牌坊村,曾經閑置零散的土地上,綠油油的瓜蔞藤蔓正旺盛生長,成為鄉村振興道路上一道獨特而亮麗的風景線。曾經面臨發展困境的牌坊村,如今正以“黨建+庭院經濟”模式為引擎,讓小瓜蔞變身農民增收“金果子”,奏響產業富民的新樂章。
牌坊村地處隱賢鎮政府駐地兩側,安隱公路穿村而過。然而,近60%青壯年人口外流,土地零散未整治,導致村里缺乏支柱產業,村集體經濟增長乏力。面對困局,村黨總支沒有坐以待斃,而是主動出擊,深入到組到戶走訪調研,傾聽村民心聲,最終確定“庭院經濟”發展方案,以“黨建+”模式為突破口,構建起“黨組織+村集體+群眾”協同發展的全新機制。
村黨總支充分發揮引領作用,組織黨員率先垂范,帶頭種植瓜蔞。4個支部黨員與村民結對,打造“黨員示范戶”,以點帶面,推動全村參與瓜蔞種植。村“兩委”積極統籌資源,集體出資建設瓜蔞地基礎設施,從瓜苗培育到搭建架子、鋪設防護網,一應俱全。建設完成后,交由符合條件的村民管理,采用“基礎工資+績效”的薪酬模式,充分調動村民積極性。同時,村集體經濟合作社承諾不低于市場價格統一收購成熟瓜蔞籽及副產品,進行加工銷售,徹底打消了村民的后顧之憂。為激發村民內生動力,村里還開展技能培訓、組織觀摩學習,以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的形式,鼓勵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閑地發展瓜蔞種植,實現從“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轉變。脫貧戶卞士東一家便是生動寫照,曾經因生活貧困時常上訪的他,在村黨組織幫扶下,通過瓜蔞種植、發展養殖,日子越過越紅火。
如今,瓜蔞產業的發展為牌坊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在經濟層面,農戶通過土地租金、務工、自主種植等多渠道增收,村集體經濟也因瓜蔞籽收購加工銷售實現大幅增長;在社會層面,不僅培養了一批種植管理人才,還改善了人居環境,原本高低不平、雜亂無章的土地,如今變成了錯落有致、充滿生機的瓜蔞園。此外,瓜蔞庭院經濟有效吸納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尤其是老年人和婦女實現“居家就業”,真正實現了產業興、村莊美、農民富。
未來,牌坊村將持續深化“黨建+庭院經濟”模式,不斷拓展產業領域、提升產業質量,讓這顆“金果子”成為鄉村振興的“金鑰匙”,開啟更加美好的發展篇章。
季元慶 趙彬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