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鳳臺縣以系統思維推進河湖復蘇工程,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全面提升河湖安全保障、生態環境和生態產品價值轉換能力,取得了顯著成效。
初春時節,筆者走進顧橋鎮鳳棲湖公園,湖水清澈,綠樹成蔭,三三兩兩的游客在景觀步道上悠閑散步。誰能想到,這里曾是采煤沉陷區,如今,經過生態修復,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游玩。
“以前這里坑坑洼洼,到處都是積水,根本沒人愿意來。”正在公園散步的市民李女士感慨道,“現在環境好了,我們每天都來散步,感覺特別幸福。”鳳棲湖公園的蛻變,正是鳳臺縣深化河湖復蘇工程的一個縮影。
筑牢水安全屏障。不斷完善防洪排澇體系,實施永幸河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工程,累計清理河道154.84公里,護坡20.38公里。顧橋鎮采煤沉陷區治理工程將昔日沉陷區打造成鳳棲湖公園,成為當地網紅打卡地。
改善河湖生態環境。投入50余條保潔船只、2200余人次開展日常保潔,累計清理水面漂浮物500余噸。茨淮新河八一林牧場萬畝水保生態林帶和河長制主題公園,每年吸引3萬余人次參觀學習,增強了市民生態環保意識。
推進全域幸福河湖建設。以大興鎮為試點,實施河道清淤、岸線綠化等工程,目前已完成清淤疏浚3000余米,建設8個水文景觀廣場。2025年,計劃將大興鎮打造成全域幸福河湖示范樣板。
探索生態產品價值轉換。整合涉水旅游資源,打造特色水利風光旅游帶,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通過一系列深化河湖復蘇工程,不僅提升了河湖生態面貌,還為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打造成為生態宜居的新名片。
馬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