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筆者在位于楊村鎮前圩村的鳳臺縣秋碩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的麥田里看到,合作社負責人崔耕立戴著草帽,頭頂烈日,一邊指揮著合作社的工人旋地,一邊與工人一起忙著管護水稻秧苗。
看到筆者的到來,崔耕立臉上露出豐收的喜悅。他高興地告訴筆者,今年自己共托管了1200多畝土地,全部種植了小麥,現在已經收割完畢,由于使用了良種良法、科技化種植,預計今年小麥畝產可達450公斤左右,又是一個豐收年。
崔耕立告訴筆者,他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從2019年開始陸續托管了1200多畝土地,全部種植小麥和水稻,現在種地越來越省心了,從種到收,全程機械化,不僅有農技人員的指導服務,還實現了旱能澆、澇能排、病能防,自托管土地以來,他種植的小麥、水稻年年豐收。
“這幾年的政策也好了,政府經常組織開展農業技術培訓,讓我們的種植技術也在不斷提高,我們有信心種好地、多產糧、產好糧,和廣大種糧大戶、種糧能手一起,助力端穩端牢‘中國飯碗’?!贝薷远ǖ卣f。
如今,在鳳臺,像崔耕立這樣的“新農人”正發揮著引領帶動作用,為當地的鄉村振興注入新鮮血液。
岳榮 王曉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