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蜜蜂,人們首先可能會想到蜂蜜、蜂膠、蜂王漿這些日常消費的蜂產品,殊不知蜜蜂作為重要的授粉昆蟲,對于維護農業生態平衡,促進農業綠色健康高質量發展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 今年全國兩會前夕,全國人大代表、我省畜牧技術推廣總站站長張莉精心準備了一份《關于將蜜蜂產業納入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建議》,希望以此能促進“小蜜蜂”與“大農業”融合發展,為提升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保障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作為畜牧業的一部分,張莉很早就關注到蜜蜂產業。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她經過調研,向大會提交了一份關于進一步提升蜜蜂產業的建議,供有關部門參考。她告訴記者,在我國107種主要農作物中,有91種依賴蜜蜂授粉,比如藍莓、草莓,油菜、棉花等等。目前,我國蜂業年總產值大約在4200億元左右,其中蜜蜂授粉促進農林產品增值的產值就占了3500億元,而蜂產品的年產值僅為300億元。也就是說,蜜蜂授粉對于農業的增產價值遠遠大于蜂蜜等蜂產品本身,“可惜很多人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2023年全國兩會后,借著落實農業農村部給予全省蜜蜂授粉試點項目的契機,張莉南下北上,開始對蜜蜂產業做全面的調研。去年4月鮮花盛開的季節,她先是去了皖北的碭山縣,那里素有“世界梨都”的美譽,接著南下皖南的黃山、歙縣。此后,她又出省前往廣西、山西,還參加了當年11月在河南省新縣召開的2023全國蜂業大會。調研期間,張莉廣泛接觸各地蜂農、蜂產品加工企業、蜂農合作社以及業內專家學者、蜂產品行業組織負責人,認真傾聽他們的真知灼見,一起探討促進蜂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在張莉看來,科技支撐不足、蜂產品質量良莠不齊、蜂農老齡化比較普遍、有償授粉機制尚未建立的4大問題,已經嚴重制約著我國蜂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以有償授粉為例,我國作為全球蜜源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現階段用于大田作物租賃授粉的蜂群占比不到蜂群總數的5%,僅有7.76%的蜂農曾出租或出售蜂群給作物進行有償授粉,且每年授粉平均收益不超過總收入的1%。“蜜蜂授粉業規模是養蜂業發展程度的重要標志,蜜蜂有償授粉產業亟待發展。”張莉介紹,在很多發達國家,都把蜜蜂授粉業作為國家戰略來做,這是因為授粉及其服務帶來的經濟和生態價值遠超過生產蜂蜜等蜂產品帶來的價值。
為此,張莉在這份“建議”中提出5條意見,即建議加強頂層設計,完善行業標準,加大科研投入,加大扶持力度以及強化宣傳教育。張莉說,各級政府應從維護農業生態平衡、保障糧食安全的高度,把蜂產業作為重要農業特色產業、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納入當地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之中,系統科學謀劃蜂產業規劃布局。
對于相關部門來說,張莉建議制定農作物花期農藥使用規范和標準,嚴格管控蜜蜂授粉期間殺蟲劑、農藥等施用力度,優化蜜蜂的生存環境。同時還要完善并推廣蜜蜂飼養管理和蜂產品相關標準,推動蜂產業的標準化建設。此外,要加快建立中華蜜蜂種質資源庫和基因庫,開展蜜蜂良種選育工作;加大蜜蜂授粉生態效應研究力度,挖掘蜜蜂授粉對經濟作物的增產潛力;加強與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運用分子生物學等新技術,打好“卡脖子”技術攻堅戰。 在扶持支持上,張莉建議出臺促進蜂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支持蜂農及合作社更新養蜂器具,加快信息化建設、養蜂技術培訓、授粉主體培育、蜂產品質量提升、質量安全追溯等工作,給予蜂農補貼和優惠的信貸、保險等金融政策,以提高蜂農風險應對能力。“建設一批蜂產業發展示范區、蜜蜂良種場、中蜂保種場、蜂標準化示范場、農作物高效蜂授粉基地,也非常有必要并且十分緊迫。”張莉告訴記者。 吳貽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