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月,央視《新聞聯播》6次關注阜陽,點贊阜陽新型城鎮化、春耕備耕典型做法。
事實上,阜陽“好聲音”不止于此。2023年,累計獲國家及省級榮譽(獎項)571項,9次在國家及省級會議上作經驗介紹,12次獲省部級以上領導肯定表揚,6次舉辦國家及省級會議或活動……
“干得好”的阜陽贏得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認可,“說得好”的阜陽正以新招數、新打法頻頻“出圈”。
最根本
理論武裝走“新”更走心
“大家都是阜陽人,但真的了解自己的家鄉嗎?”
“阜陽現在發展得怎么樣?發展機遇有哪些?發展目標是什么?”
……
前不久,在潁泉區中市街道新建社區,宣講員李萌妹的一番開場,吸引了社區居民的目光——臺上講得認真、臺下聽得入心,接地氣的宣講被居民評價:“有意思、收獲大,令人印象深刻。”
思想傳下去,精神立起來。2023年12月,阜陽市“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下基層”微宣講全面啟動,選優配強宣講員,統一宣講提綱,通過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的講解,為全市廣大黨員群眾帶來走“新”更走心的微宣講。
聲聲入耳潤心田。開展理論宣講,阜陽有著自己的招數打法。
在線下,抓住主題教育契機,圍繞“思想傳下去、精神立起來”主題,創新組織實施“十百千萬”五線等各類宣講8萬場次,受眾600萬人次,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得到主題教育中央巡回指導組的肯定。
在線上,廣泛實施網上跟進“在線講”,策劃開展“學用新思想 青年半月談”“我最感動的總書記一句話、一瞬間”等系列活動,推出“每日一‘習’話”等原創視頻1000多集,累計傳播量過億,得到中宣部推介,引來山東濟寧和安徽蕪湖、馬鞍山等多個城市來阜考察。
多形式、多樣化的高質量“思想充電”成效顯著,阜陽在全省基層理論宣講工作中收獲“滿堂紅”——太和縣委講師組組長李雅麗、潁泉區委講師組組長方苗苗獲評全省基層理論宣講先進個人;王小五大喇叭工作室、市婦聯獲評全省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發揚調查研究“傳家寶”》獲評全省優秀理論報告;《從“避洪莊臺”邁向“幸福家園”》獲評全省優秀理論宣講微視頻。
思想旗幟引領方向,奮楫篤行開創新局。一次次學習研討,一個個宣講視頻,一場場精彩宣講,讓真理之光照耀潁淮大地,凝聚起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激情。
最稱道
宣傳輿論生態“一路繁花”
連續3年入選全國地級市傳播指數百強,2023年排名全國第55位、全省第3位,阜陽是如何做到的?
讓“正能量”成為“大流量”是重要秘訣。
站位主流、唱響正面,鼓起時代強音。
數據顯示,僅2023年,央媒省媒“組團”來阜“打卡”72批次,發布報道阜陽稿件6315篇(條)。其中,央視《焦點訪談》播發4條、央視《新聞聯播》播發21條,為近6年最高。尤其是新華網、中新網等媒體推出的《民生問題“一點通”,阜陽有何秘訣?》,釋放出“大流量”。
文章的主角“兩有三解”平臺,正是阜陽“正能量”的重要內容之一。
“兩有三解”平臺是阜陽“民聲呼應”的重要渠道,旨在推動“家里的事由家里人商量著辦、阜陽的問題就在阜陽解決”,努力從源頭上化解社會矛盾、消解負面輿情、優化營商環境。
截至今年2月25日,該平臺共受理群眾和企業反映問題334.1萬件,已辦結324.6萬件,辦結率97.2%,滿意度93.4%。
此外,阜陽還創新開設“阜陽發布廳”,已舉辦活動10場,發布群眾身邊的先進典型596個,網絡累計傳播量5000萬,推動“正能量”轉化為“大流量”。
走出去的新聞講好阜陽故事,傳出去的曲子唱出阜陽精神。2023年,阜陽原創推出的精品梆子戲《風雨王家壩》從淮河走向秦淮河,為南京市民送上一場感人至深的文化盛宴;央視《焦點訪談》報道推介的臨泉縣長官鎮文化集市,網上網下深受好評。
不久前,又一則好消息傳來:阜陽市演藝有限公司創作的淮北梆子戲《大國農匠》、太和清音協會創作的《太和清音》兩個項目,將獲得國家藝術基金支持。
一系列舉措之下,阜陽的刻板印象得到改變,輿論生態實現“一上一下”:阜陽正面報道占全省比重上升至20%,涉阜負面輿情比重下降至3.4%。
最振奮
文明文旅打開“流量密碼”
今年1月初,阜陽市、縣同步開展首屆“零彩禮”集體婚禮系列活動,58對新人帶頭弘揚婚嫁新風,引發一波流量高潮,引領“為愛減負、讓愛永恒”新風尚。
文明作為社會發展最溫暖的底色,在阜陽隨處可見。
2023年,阜陽在全省率先實現省以上文明城市及提名全覆蓋,入選“中國好人”數、新當選“安徽好人”數均居全省首位,10個單位及個人入選安徽志愿服務典型,總數同樣躍升至全省第一。
一大批先進典型猶如明燈,照亮并溫暖著阜陽人砥礪前行,推動主流價值宣傳教育不斷深化、社會文明程度和市民幸福指數不斷提升。這一年,阜陽文明城市創建測評居全國地級市第14位,獲中央文明辦通報表揚。
文旅也打開了“流量密碼”。數據顯示,2023年,阜陽共接待游客3761.02萬人次、增長73.03%,實現旅游收入285.18億元、增長87.11%。全年文化產業總收入460億元;文化和旅游總收入合計745億元,在全市十大特色產業中排名第6位,已成為重要支柱性產業。
時針回撥至2023年5月,阜陽牽頭成立阜陽城市圈暨皖豫七市文旅聯盟,推進工作聯線、營銷推介聯手、品牌打造聯創、市場秩序聯管、政策互惠聯動,產生了強烈的“化學反應”。
同樣反應火爆的,還有阜陽斑馬音樂節和“夜經濟”。4.8億人次城市網絡曝光量,不僅賺足了流量,更帶來了實際效益——“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費季皖美之夜暨點“靚”夜阜陽主題活動,帶動消費3.18億元;斑馬音樂節、天英潮玩音樂節直接帶動阜城消費8000萬元,間接帶動消費8.4億元。2023年,雙清灣水街獲評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清河宋街、U悅青年潮玩運動街區、阜陽罍街、管仲老街等特色商業街消費場景不斷豐富,“城南之夜”“潁州里”等“夜經濟”日益繁榮。
讀書、看展、觀劇……阜陽的文化扎根街區、園區、景區、商區,2023年全市免費開放公共文化場館194個,大大提高了群眾享受豐富文化生活的“體驗值”。
亮點紛呈的“答卷”,展示了阜陽宜賞、宜游、宜居、宜業的美好圖景。
站在新的起點上,阜陽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將踔厲奮發、矢志前行,在理論立魂、文化立本、“出圈”立新、精神立人、
《阜陽日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