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蚌埠消息 日前,懷遠縣法院在三季度縣優化營商環境“賽馬”激勵工作中,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優秀單位”榮譽稱號。
“形氣轉續,變化而嬗”。今年以來,懷遠法院通過在縣經濟開發區設立的“經濟園區微法庭”,動態、及時調解審理涉企糾紛案件21件,這是懷遠法院主動融入和服務優化營商環境中心大局,促進訴源治理效能充分釋放、多元解紛能力不斷提升的成功實踐,收到了訴源治理“開花”,營商環境“結果”的“嬗變效應”。
一體協助聯動,多元解決企業訴求。懷遠法院建立涉企訴源糾紛“綠色通道”,制定民商事案件隨機自動分案實施細則、財產保全工作規則等制度,嚴格落實涉營商環境建設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和溝通協作機制,構建“多元解紛+速裁”模式,實行“審判庭+團隊”式的扁平化管理,優先立案、審判、執行涉企案件,對司法服務保障過程中的重大工作決策、重要司法舉措,及時向地方黨委、政府報告,通過府院聯席會議和聯動機制等方式,有效落實服務保障法治化營商環境各項工作措施。同時,通過“訴裁對接中心”,“無縫對接”涉企糾紛訴前調解、仲裁、審判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糾紛化解機制質效凸顯,最大限度地實現了企業糾紛全流程管理和化解。今年以來,懷遠法院共審結民商事案件9401件,結案標的12.69億元。
不久前,懷遠法院適用簡易程序,通過多次“背靠背”和“面對面”的方式組織調解,僅用10天時間,便讓雙方心悅誠服地達成一致意見,依法調處化解了一起涉案標的50余萬元企業承攬合同糾紛案,做到案結事了。
厚植法治營商沃土。懷遠法院聚焦企業發展現實需求,從常態進企法治宣傳、適時有效提示建議、幫助化解矛盾風險,持續在精準為企服務上下功夫,結合“法官進企業”“執行干警訪百企”“為企辦實事”等活動開展,進一步提高轄區企業合規經營法治意識,增強企業經營中防范風險的意識和能力,降低企業涉訴風險。今年以來,懷遠法院開展送法進企業530余次,走訪企業310余家次,向企業提出司法建議30余條(件),落實善意保全167件(次),主動為449家企業及時進行了信用修復,妥善審結涉金融企業糾紛235件、涉案金額1.22億元。
今年春,原告安徽某磁電公司與被告懷遠縣某能源公司因租賃期限20年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屋頂租賃使用協議》屋頂維修及租賃費支付發生糾紛,原告遂訴至法院,要求解除合同、恢復原狀并支付下余租金58697.54元及違約金1291345.88元。被告辯稱,原告解除合同依據不足,不同意解除合同。承辦法官從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角度出發,重點放在雙方的調解工作上,從企業精神、長遠利益及合作共贏等方面,努力尋找雙方的利益共同點,經過30多次的電話溝通和10余次面對面協調,雙方終于達成了繼續履行合同,被告同意支付下欠的租賃費并對屋頂相關設施進行維修等調解協議,實現了“案結事了”“事心雙解”。
能調盡調、應調盡調,實質性化解矛盾糾紛。懷遠法院按照“事心雙解”的糾紛化解目標,把調解貫穿到訴前、審前、訴中、判后、執行等全部工作環節,搭建涉企案件訴前甄別、案件分流、案前化解、案中調解、判后答疑的矛盾糾紛化解體系,將同意調解的簡易案件分流至速裁團隊,由速裁團隊進行調解并及時出具調解書或進行司法確認,使得企業矛盾糾紛在法院司法過程中得到實質性化解。截至11月中旬,懷遠法院分調裁審案件占比為84.51%,民商事糾紛案件調撤率達57.08%。
統籌保障涉案企業發展和執法公平正義,懷遠法院通過暢通執行綠色通道,科學研判涉案企業經營狀況,嚴格區分經營困難和“老賴”界限,審慎、用活執行手段,強化執行和解運用等措施,狠抓涉企案件執行管理。今年以來,共執結涉企案件814件,執行到位標的4.53億元,有力維護了企業合法權益,優化了企業營商環境。
搭建“云上法庭”,暢通企業訴求,促進訴源治理。懷遠法院對涉企案件做到線上受理、線上調解、線上確認,實現分流、化解、調解、司法確認、進展跟蹤、結果反饋、指導督辦等在線辦理,切實打破時間、空間限制,使當事人可以隨時隨地參與調解,實現“信息多跑路,讓企業少跑腿”,減少企業訴累,讓企業真切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今年以來,懷遠法院“云上法庭”化解涉企糾紛68件。
下一步,懷遠法院將繼續主動延伸司法服務“觸角”,積極探索滿足轄區企業多元需求、符合地方經濟和社會協同發展的營商環境機制,推動訴源治理持續“開花”,營商環境締結“碩果”。(劉流 周子琪)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