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蚌埠消息 為人謙和、不怕苦、不怕累、業務水平過硬,這是新疆皮山縣法院干警對縣法院黨組成員、審判委員會委員、審判員援疆干部蔣祝新的評價。
“老蔣身上有股子老大哥的豪爽和親和,跟我們大家相處得十分融洽。剛來時,大家還擔心他飲食、氣候環境、溝通交流等方面不適應,但沒想到他很快就適應了這里環境和業務。”皮山縣法院政治部副主任馬建成介紹。
援疆來皮山之前,蔣祝新是安徽懷遠縣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四級高級法官、審監速裁團隊負責人,今年6月,他響應號召來到西北邊陲援疆,擔任皮山縣法院黨組成員、審判委員會委員、審判員。
“一時皮山水,一生援疆情”。蔣祝新把援疆工作作為一項重要事業,愛護皮山的人民群眾和山山水水就像愛護家鄉一樣,為皮山的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作出積極貢獻,贏得皮山法院干警的一致好評,充分展現了一名援疆法官的精神風貌。
“我是來做事的,不是來鍍金的,我要說皮山話,辦皮山事,做皮山人。”在皮山縣法院的見面會上,蔣祝新說。
自他踏進皮山法院,就把優良的司法作風帶到邊疆,在皖疆兩地法院之間架起橋梁,迅速和皮山法院干警打成一片,結對子、認“親戚”,積極開展民族團結創建各項活動,通過幾個月的深度融合,他已成為皮山法院干警心目中的“老師和哥哥”。
他把當事群眾當親人,時刻將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他常說:“群眾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打官司,來到法院那是對黨和政府的信任,是對人民法院和法官的信任,有時候他們可能會激動、會憤怒、甚至會過激,我們要理解他們,耐心細致的說理,真情實意的解決問題”。
今年8月14日,蔣祝新承辦審理了一起醫療糾紛案件。原告麥爾丹·阿卜力孜訴被告皮山縣人民醫院醫療糾紛一案,該糾紛發生在2018年,在法院已經兩位法官調解均未調解成功,當事人信訪,蔣祝新接待了解情況后當天通知立案庭立案,通過庭審,雙方當事人在法庭上出示相關證據,闡明各自的觀點,也理清了自己是非過錯,并在庭審結束進行了調解,達成了調解協議,給付賠償款250000元,調解結案,得到雙方當事人的稱贊和好評。
他的辦公室時常坐滿群眾,不管是原告還是被告,他都一視同仁,釋法明理,有時當事人之間發生爭執,但最后都能在他的調解下握手言歡,做到案結事了,為皮山法院的干警樹立起敬業奉獻的榜樣,干警無不被他強烈的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所感染,在他的影響下,都更加努力的投入到工作中。
“蔣老師,某某的庭剛開完,在庭審說他又有新證據了,您看,怎么辦?”剛來的法官助理藍世偉總是提出些“稀奇古怪”的專業性問題,他都耐心一一解答。注重法律思維與社會思維、政治思維結合,強調案件審理的政治效果與法律效果、社會效果有機統一,豐富的辦案經驗為皮山法院法官理清審判思路提供了具有建設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見。
他結合內地先進審判理念和庭審規范要求,組建案例討論小組,對典型案例進行梳理歸納,總結同類案件的審理思路和裁判標準,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言傳身教、手把手給年輕法官傳授經驗,不斷增強隊伍的內生動力,力求在審判中留下“司法溫度”。
堅持情法交融,在一起贍養費執行案件中,他巧打親情牌,從親情、道德、法理入手勸導當事人,當場將3000元贍養費轉給當事人,并表示今后一定好好贍養父親。
“為了提高審判績效管理水平,蔣老師每天都加班加點,經常到深夜。” 皮山縣法院干警熱娜古麗·包拉提說。
10月24日,蔣祝新負責蘇通泉與五原告裝飾裝修合同欠款等兩件糾紛案件,但為了10月份結案率的提升,將關于蘇通泉的另三個案件當事人一起通知當庭,進行了調解。兩個案件從下午3點半一直調解到晚上八點半才結束。
作為一名援疆法官,蔣祝新充分發揮自身工作優勢,積極主動辦理疑難復雜案件,尤其就民事審判領域法律適用、裁判文書書寫等方面給予法官指導,并通過授課輔導的方式將自身的審判工作經驗傳授給皮山法院干警。
敢挑重擔子,敢啃“硬骨頭”。蔣祝新明白,援疆一年,時間有限,只有挑重擔才會更有意義。在實際工作中,他從每個類型的案件中個挑選一個典型案例進行“解剖麻雀”,找準“病根”,對癥下藥;針對辦案效率不高的問題,他優化辦案流程,實行繁簡分流,快慢分道,簡案快辦,難案精辦;針對案多人少的矛盾,他整合辦案團隊,組建集約查控團隊,集中開展立案、送達和查控;組建快速執行團隊,集中辦理財產保全、簡單案件及案件終本案件。蔣祝新到皮山法院以來,審結案件68件,判決25件,調撤43件,訴前調50件,成功調解35件。
“一次援疆行,一生援疆情。選擇援疆,就是選擇奉獻,來到皮山后,讓我更加深刻地領到了責任、擔當和使命,皮山就是我的第二故鄉!”蔣祝新說。(劉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