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省檢察院舉辦“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檢察助力美麗中國建設”檢察開放日活動,通過實地參觀+座談交流的形式,展示檢察履職助力美麗安徽建設成效,廣泛凝聚公益保護共識。全國和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益心為公”志愿者、省級單位相關部門負責人應邀參加活動。省檢察院副檢察長李衛東主持座談會。
據悉,2019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堅持專項監督引領,聚焦中心工作,織密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保護網,深化府檢聯動,強化智慧借助,共摸排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線索2.39萬余條,立案1.54萬余件,制發檢察建議1.09萬余件,提起訴訟1698件,20件案例入選最高檢、最高法典型案例。
省檢察院第八檢察部主要負責人通報了全省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檢察工作情況,蕪湖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檢察院、蚌埠市五河縣檢察院分別介紹了彭某某等55人非法采礦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天井湖濕地系列行政公益訴訟案的辦理情況。
參加活動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以及各界代表充分肯定了我省檢察機關開展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檢察工作的成效,并就如何推動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大家提的意見建議就是對我們公益訴訟工作的重視、支持,也是對我們的激勵和鞭策,為下一步做好公益訴訟工作注入了強勁動力。”省檢察院有關負責人指出,此次代表委員和各界代表的意見建議既包括宏觀制度層面,也包括微觀具體實踐層面,會后將對其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梳理,并依次反饋至個人、省人大以及全國人大,并著手研究辦理。
“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希望代表委員們以及社會各界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全省檢察公益訴訟工作。做好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情報員’‘咨詢員’‘監督員’‘宣傳員’”。省檢察院有關負責人強調,希望大家及時向檢察機關反映損害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案件線索。發揮各自專長,為檢察公益訴訟提供專業指導。監督檢察機關依法辦案,及時指出檢察官辦案或檢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向社會講述檢察故事,傳播檢察好聲音,為維護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貢獻智慧和力量。 欒玲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