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法院消息 近日,共青團中央、最高人民法院、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司法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商務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國務院國資委、海關總署、稅務總局、市場監管總局、廣電總局、金融監管總局、全國工商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國鐵集團等23家全國創建青年文明號活動組委會成員單位聯合印發《關于命名第21屆全國青年文明號并進行星級認定的決定》,命名北京市順義區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等1932個集體為“第21屆全國青年文明號”;其中,認定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法院執行局等709個集體為首批“二星級全國青年文明號”,認定北京市順義區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等1223個集體為“一星級全國青年文明號”。
此次被命名的集體,經逐級推報、資格審查、集中評審、社會公示等程序評選產生,是各行各業先進青年集體的典型代表。他們具有過硬的政治素質、高尚的職業道德、高超的職業技能、優良的工作作風和突出的崗位業績,在政務服務、商業服務、社會服務、科技創新、工程建設等各行業領域開展了一系列有形有效的主題實踐活動,為推動行業發展、促進青年成長、弘揚文明風尚作出了積極貢獻,集中展現了新時代中國職業青年的昂揚風貌。
有一種力量叫奮斗,有一種力量叫擔當,有一種力量叫熱愛,有一種力量叫向上。心中裝著人民,忠于司法審判事業,安徽省蚌埠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一庭,這個年輕充滿朝氣、吃苦耐勞甘于奉獻的團隊,圍繞大局,聚焦中心,對標服務一流、管理一流、人才一流、業績一流,全庭青年干警堅守初心使命,敬業、協作、創優、奉獻,在奮斗、擔當、熱愛、向上的濃厚氛圍中唱響了新時代“青春之歌”。日前傳來捷報,立案一庭榮膺首批“二星級全國青年文明號”殊榮。
拼搏奮斗,讓青春閃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時代屬于青年,贏得時代榮光,需要爭分奪秒,砥礪前行。立案一庭青年干警用那股子干勁、闖勁、拼勁,詮釋著“青春是用來奮斗的”。
一站式3.0指標“拔頭籌”是闖出來的。2022年,面對新上線的3.0指標體系,該庭堅決貫徹落實全國法院一站式建設工作推進會精神,緊緊圍繞“皖北一流、全省領先、全國有位”的發展目標,堅定信心,細化分工,明確職責,一體推進,狠抓落實,在當年全國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3.0質效評估中,蚌埠中院拔得頭籌。如今,這項工作已經步入常態,進入駕輕就熟的佳境。
信訪化解“出彩頭”是磨出來的。俗話說,好事多磨。全庭青年干警堅持“六加一”“白加黑”,堅守崗位,令行禁止,法治辦理、歸口管理,掌握底數、攻堅克難。在工作實踐中探索創新的信訪化解“八化工作法”得到省高院主要領導批示肯定;該庭還被省信訪局、省人社廳表彰為“全省信訪工作先進集體”。
訴源治理“走前列”是干出來的。細化制定訴源治理工作方案,深入調研、緊盯短板、拉單列表、定期銷號,日分析、周報表、月調度穩步推進、高效落實。據統計,2022年全市法院一審民事行政收案總數同比下降9.18%;完成“總對總”部委對接21家,依托“總對總”調解與化解案件8189件;14家人民法庭全部入駐人民法院調解平臺,調解化解案件數居全省第2位。
擔當作為,讓青春飛揚
立案一庭是窗口單位,是人民群眾到法院辦事的第一站,也多年來蚌埠中院青年干警入職鍛煉的“第一崗”。在“面對面”為人民群眾服務中,青年干警放飛青春與活力,激發熱情與激情,在干事創業中,經風雨、見世面,勇擔當、長才干。
抬高站位有格局。一群“80后”“90后”“00后”,年齡不大,甚至有些青澀,卻對“四個一致”有著深刻的理解或豐富的實踐。著眼當地社會經濟民生發展,把依法治國理念貫徹在《關于進一步推進全市訴裁對接工作實施方案》中,積極推動訴訟與仲裁“無縫”銜接;與有關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成立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蚌埠片區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的通知》,成立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完善知識產權糾紛多元解決機制。依托金融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銀行業保險業糾紛調解委員會,為訴訟人、代理人提供一站式線上解紛服務,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立足崗位勇創新。認真落實院黨組關于“大立案、快速裁、精審判、強執行”的部署要求,要真抓實干,也要創新發展。首創“雙加雙法雙減”模式,以點帶面,助推立案工作;制定《繁簡案件立案識別標準(試行)》,開啟“案由+要素+類型”案件識別法,對民事、行政、刑事二審案件統一進行繁簡識別,提升立案效率;借力計算機網絡技術,堅持系統隨機分案,減少干擾,綠色分流,確保立案環節、審判環節點對點銜接,面對面交接。
面對信任敢挑戰。2022年蚌埠中院聯合蚌埠市委平安辦組織開展“村居微法庭”建設,院黨組交任務、壓擔子,把“村居微法庭”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立案一庭,牽頭組織實施,青年干警視困難為機遇,不說二話,扛起信任,撲倒身子,搶抓快干,先行先試,“泥巴裹滿褲腿,汗水濕透衣背”,800余人“村居微法庭”各個團隊的身影活躍在廣袤的淮畔大地,實現全市1134個村(居)全覆蓋,還向行業領域逐步延伸,立足村居微法庭建設,把訴前糾紛化解、普法宣傳、法律咨詢和巡回審判等送入尋常百姓家,使大量糾紛擋在了訴訟門外。
執著摯愛,讓青春出彩
知之深,愛之切。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喜悅,而吃苦和奉獻的篤行全賴骨子里的那份熱愛,收獲和喜悅更顯彌足珍貴。
提高群眾“滿意度”。堅守在訴訟服務大廳的青年干警,一心撲在窗口服務上,用真情溫暖群眾,用熱愛擦亮初心。增設“老年人訴訟服務”、“軍人訴訟服務”“聯絡代表委員”等綠色窗口,為弱勢群體、特殊群體快速提供便民服務。辦好12368熱線,想群眾所想、急群眾之急,2022年受理群眾各類咨詢36505人次“零”投訴。堅持立案、調解、開庭、保全、鑒定等訴訟事務一網通辦、一站通辦,一號通辦,讓老百姓真正“走進一個門、事務一站清”。據統計,截至2022年底,當事人、代理人通過“線上+線下”訴訟服務滿意度評價指標顯示,三星及以上評價74個,占比88.10%,2022年度全省群眾安全感和政法機關執法滿意度蚌埠法院為97.91%,排名全省第二,自己干得好、群眾才叫好的。
化解陳年“骨頭案”。群眾利益無小事,平凡崗位有大義。馬某某因買房不成反而淪為失信被執行人,多次赴省、進京上訪。立案一庭青年干警擔當信訪化解專班主力,反復研判,直面矛盾,另辟蹊徑,經過3個月的艱苦努力,該案一次性圓滿化解。雙方當事人相約到法院送來感謝的錦旗。該案入選首批三件全省化解疑難信訪積案典型案例,省委主要領導批示宣傳。人民網、人民法院報、安徽日報、安徽電視臺等多家主流媒體紛紛報道,產生良好的社會效果。
精準把握“風向標”。涉訴信訪是衡量法院審判執行工作質效的“晴雨表”,也是反映人民群眾對法院工作滿意度的“風向標”。為了做好“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立案一庭從細節入手,建立信訪工作臺賬,逐案分析梳理,向院黨組及時匯報,找出癥結和對策。對待初信初訪,堅持敞開“心門”傾聽,換位思考,用同理心和共情力代入群眾處境;對于重復信訪,落實例會、領導接訪、座談走訪、聯席會議等方式,形成工作合力,持續推進“治重化積”。
向善向上,讓青春扮靚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青年人人都是一塊玉,要時常用真善美來雕琢自己。立案一庭堅持黨建帶團建,引領青年干警打好人生底色,夯實人生根基。
抓理論武裝始終頭腦清醒。運用中心組理論學習、組織生活會學習成果,帶動青年“特色學習月”活動,堅持號長領學、青年比學、專題研學聯動機制,濃厚“比、學、趕、幫、超”良好氛圍,教育引導青年干警深刻領會“兩個確立”決定性意義,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崗敬業、團結協作、創優爭先、甘于奉獻。
創特色品牌樹好司法形象。堅持用“兩個確立”主題教育和“為群眾辦實事示范法院創建”活動成果,引領打造“半日法庭”暖民心,“定期巡診”化糾紛“一支一項”品牌,司法資源下沉基層社區,司法服務走到群眾身邊,2022年先后與菱湖社區、沫河口團結村和金濱社區等簽訂共建協議,掛牌設立“半日法庭”,先后13次組織青年干警走入社區,與社區居民“面對面”“點對點”“一對一”交流,為千余名群眾提供法律咨詢和服務,成為群眾心頭的知心人、暖心人。
強紀律約束規范權力運行。落實《關于進一步改進作風的若干舉措》,細化開展司法作風突出問題集中整治的實施方案,讓青年干警自覺成為學習者、組織者、宣傳者、踐行者。深化5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案例、4起干警酒駕醉駕典型問題通報警示教育成果,組織青年干警學習交流,警鐘長鳴。嚴格落實《關于嚴格禁止法院工作人員違規過問、干預案件辦理的規定(試行)》,定期填報“三個規定”記錄報告表,認真執行節日期間作風建設通知要求,全年無違紀違法案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