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據宣城市教體局消息,近日,宣城市教體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共同研究制定了《宣城市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實施方案》,現就全市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包括課后延時和午間看護服務
課后服務對象為本校在讀學生,重點保障殘疾兒童、留守兒童、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家庭經濟困難兒童、中低年級學生、父母雙職工且無其他家人照看的中小學生等亟需服務群體,提倡對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優先給予輔導幫助。
服務內容——
課后服務工作要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服務內容包括課后延時服務和午間看護服務。
1.課后延時服務。分為“基礎服務”和“個性化服務”兩種模式,由學校會同家長委員會協商確定,家長和學生酌情選擇。
“基礎服務”:結合辦學特色、學生學習和成長需求,實施“托管+拓展”的普及性服務,精準指導學生完成作業,對學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課外閱讀活動、道德實踐活動、校內外勞動教育實踐活動、科普教育活動、生命教育活動、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增強學生體質和人文素養,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適應能力,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個性化服務”: 為滿足部分學生發展興趣特長等特殊需要,可引進有資質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或社會專業人員、團體等第三方專業力量參與,開展藝術、體育、科技等項目服務。不得用課后服務時間開展集體教學,不得上新課、補課和考試訓練,不得加重學生課業負擔。
2.午間看護服務:提供在校午餐服務的中小學校應安排午間在校看護服務,包括學生在班用餐管理服務和學生在校午休服務,看護時間為午餐至下午上課,計入課后服務時長。學生在校午休既包括在教室簡易午休,也包括在校園圖書館、閱覽室、功能室、運動場館等場所進行適宜的文體活動。
服務流程——
1.摸底調查,征求意見。學校對本校功能室、設施設備、活動場地、師資等教育資源進行摸底調查,建立工作臺賬,設計課后服務學生意向調查表,廣泛征求學生服務需求。
2.編制目錄,告知家長。學校結合學生成長需求和校內外資源,按照不同學段和年齡結構,編制課后服務內容目錄,通過家長告知書、公告公示欄、家長會等形式主動公開服務時間、服務內容、服務方式、安全措施、收費事項等事宜。
3.學生申請,班級審核。學生自愿申請,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課后服務項目,確保針對性和實效性。
4.統籌規劃,分類實施。學校統籌考慮校內外資源,依據學段和學生年齡結構,分類組織實施,并根據實施效果和需求變化適時動態調整。
規范收費行為 健全保障機制
(一)加強經費保障。課后服務是學校主動實施、社會積極參與、家長學生自愿接受的公益性、普惠性的服務行為。課后服務費用由各縣市區統籌解決,采取政府補貼和根據實際情況向學生家 長收取一定費用的方式予以保障。參加“基礎服務”的學生按照不超過350元/學期·生的標準收取課后服務費,不足部分由同級財政補貼;參加“個性化服務”的費用由學校、家長與第三方按成本共同協商、據實結算,每生每學期不超過600元,不得重復收取“基礎服務”費用;參加非寄宿制學校晚自習輔導服務的學生可以按照1元/課時·生的標準收取服務費用。課后服務費用于參與課后服務教師、聘請校外人員等相關人員的補助,校內場地使用、水電消耗不得在課后服務收費中支出。
(二)規范收費行為。各地要嚴格執行教育收費公示制度,將按規定權限批準的課后服務收費項目、標準等列入政府信息公開范圍,主動向社會公開。學校要將課后服務收費標準、收費依據及投訴舉報電話等內容在校園醒目位置設立固定公示牌、公示欄予以公示。未經公示或公示內容與規定政策不符的,不得收取課后服務費。原建檔立卡、農村低保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可申請減免。每學期末學校要主動向家長公示課后服務費的收支情況。課后服務費原則上按學期收取,不得跨學期預收。
(三)配齊師資隊伍。課后服務一般由本校教師承擔,要突出教師關鍵作用,引導教師大膽嘗試,發揮個人特長開展課后服務,挖掘本校師資潛力;學校師資力量不足的,可聘請退休教師、高校優秀學生、優秀退役運動員、體育教練、有專業才能的學生家長、民間藝人、能工巧匠、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等具備資質的社會專業人員或志愿者參加,為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的服務;課后服務不能滿足部分學生發展興趣特長等特殊需要的,可適當引進具備資質、行為規范、信譽度高、無違法違規記錄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等第三方專業力量參與課后服務,由縣級教育部門負責組織遴選,供學校選擇使用,并建立評估退出機制。各縣市區教體局和學校要對參與課后服務人員、機構及課后服務內容嚴格把關,嚴禁以營利為目的商業行為和存在不良記錄的人員參與進課后服務中,對服務水平低下、惡意在校招攬生源、擾亂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的培訓機構,要堅決取消資質。
(四)保障教師權益。學校可統籌安排教師實行“彈性上下班”制度。教師課后服務報酬按照每課時不高于60元的標準核定發放。對聘請校外人員提供課后服務的,課后服務補助可按勞務費管理,可由雙方協議確定有關勞務報酬,報請屬地教育行政部門審批備案,有關勞務報酬可從收取的費用中列支。各縣市區人社部門在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應考慮教師參與課后服務的因素,把用于教師課后服務補助的經費額度,作為增量納入績效工資,增核的績效工資主要用于參與課后服務教師分配,不作為次年正常核定績效工資總量的基數。各縣市區教體局要指導學校在教師績效工資中增設課后服務補助項目,并制訂具體發放辦法。
嚴格安全管理 強化組織實施
(一)加強統籌領導。各地要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學校主責、社會參與、家長支持的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機制,縣級人民政府負責統籌規劃和組織領導,督促落實工作責任。教育部門牽頭負責課后服務工作的管理和指導,將課后服務工作納入學校有關考核范圍;對參與課后服務的第三方機構、組織實行動態管理,建立質量評估和退出機制。發展改革部門負責收費行為的指導和監督。財政部門負責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做好課后服務保障相關經費的落實和管理。人社部門負責核定課后服務的績效工資增量,增核的績效工資主要用于參與課后服務教師的分配。中小學校負責“一校一案”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報屬地教育主管部門備案后實施。
(二)嚴格安全管理。各中小學校和第三方機構、組織要把安全放在首位,落實安全責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加強安全衛生教育,強化安全檢査和門衛登記等管理制度,對參與人員的品德、身體健康狀況嚴格把關,制定并落實考勤、監管、交接班制度。要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課后服務管理工作,切實消除場地、消防、食品衛生等方面的安全隱患,確保學生人身安全。鼓勵建立校園傷害風險、尤其是損害賠償的多方承擔共擔機制,健全校園傷害保險、學生意外商業險等制度,為校內課后服務提供保障。
(三)落實督導檢查。各地各校開展課后服務情況納入對縣市區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的重要內容,納入學校考核體系,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內容。要建立正確的激勵導向機制,教師參加課后服務的表現應作為職稱評聘、表彰獎勵和績效工資分配的重要參考。對無正當理由拒不按要求提供課后服務的學校和個人,取消年度評優資格,情節嚴重的按照有關規定處理。
(四)做好宣傳引導。要發揮家委會、家長學校的作用,積極傳播科學的課外育人理念,引導家長營造良好的親子關系、家庭關系,提升課后家庭看護、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積極引導家委會、家長學校參與學校課后服務工作,更好發揮家校共育的作用。要運用新聞媒體等手段建立交流展示平臺,及時總結、推廣成功做法和先進經驗,推動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課后服務工作的共識,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編輯 張大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