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淮河路步行街“廬陽之窗”驚艷亮相。
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初展雄姿。
廬陽黨史館成為紅色新地標。
合肥中歐班列連通境內外,輻射長三角。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在這里,金融集聚效應不斷凸顯,全省金融中心地位持續鞏固,金融商貿繁榮、文化底蘊深厚的全省消費核心樞紐加速推進。
在這里,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雙雙落戶,大科學裝置集中、生態環境自然的中國最美科研圣地蓄勢待發。在這里,北部區域轉型升級攻堅戰全力打響,合肥北部產業創新新領地加快崛起,產業特色明顯、內陸開放前沿的長三角國際貿易中心闊步走來。“合肥長子”廬陽立于時代潮頭,將全力服務保障世界級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建設,著力建成彰顯合肥歷史文化核心區、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加快構筑“一核一地一中心”城區發展新格局,聚力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區。
創新+引領 為最美科研圣地保駕護航
目前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獲批后首個大科學裝置——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園區已竣工交付。此前,大科學裝置集中區首個主干路——G206連接線一期工程(原三國城路)也已實現主干道通車。
一系列欣喜成果,都成為廬陽全力服務保障世界級大科學裝置集中區的生動注腳。該區堅持“每周主動匯報、每月主動對接”制度,積極對接濱湖科學城、科學島,協同配合、高效推進。謀劃建設具有地域特色的科學城綜合配套服務區,為科學家提供一流服務。有序推進高品質山河綠化工程、美好鄉村建設,實現科研“圣地”、田園耕地、旅游勝地相得益彰。
科技成果只有轉化才能真正實現創新價值。廬陽區積極借鑒上海張江科學城科創產業發展經驗,充分發揮廬陽科創集團國資引領作用,加強與科學島、能源研究院等大院大所合作,強化與安徽創新館合作,用好中國科交會平臺,加快構建“政產學研用金”六位一體的科技成果交易平臺,讓更多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轉化、就地應用,建設高端科創產業集聚區。到2025年,力爭新增國家級實驗室1家,省級實驗室10家,市級技術創新中心3家,新型研發機構10家。
提升+保護 老城區“強筋健骨”迎蝶變
曹操點將“教弩臺”威嚴佇立;清末重臣李鴻章故居古韻猶存;淮河路步行街全面改造提升,目前已進入試運營階段,年底主街將基本完工;今年7月恢復開放的逍遙津公園備受好評;收藏了無數合肥人歲月與情懷的城市記憶館靜待開幕……
近年來,被譽為“合肥之根、廬州文脈”的廬陽立足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匠心實施老城保護更新戰略,在保持老城整體風貌的前提下,以淮河路步行街創建全國示范步行街和逍遙津公園提升改造等項目為重點,恢復、深挖老城歷史文化,不斷提升城區品質,完善城市功能,升華城市內涵。
2020年7月,淮河路步行街成功入選商務部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名單,也迎來了一場萬眾矚目的“蝶變”。圍繞“主街繁華時尚、后街市井逍遙”的理念,淮河路步行街重新定義街區風格。今年國慶期間,精彩活動在步行街輪番上演,吸引眾多游客前來游玩。10月1日~7日,淮河路步行街客流量達226萬人次,同比增長24.8%。同時,廬陽區以“繡花功夫”創新打造周邊后街小巷,全新改造提升后的撮造山巷、北油坊巷、勤勞巷驚艷亮相,成為來合肥必看的網紅打卡地。
未來,廬陽區將全面推進老城“減法”行動,持續探索傳統文化和現代生活的連接點,著力建成彰顯合肥歷史文化核心區,讓老城區更加透氣舒適、更具品質。
提速+提質 服務業發展闊步新征程
作為老城區,廬陽區一直以來都是合肥最為閃耀的商業中心。當前,廬陽區正加快建設銀泰二期,推動長江中路商業大街打造成合肥版“上海淮海路”,全力建設全省消費核心樞紐。同時發揮銀泰商業、宜家家居等駐區頭部企業優勢,有效整合閑置樓宇資源,引進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大力發展線上經濟,打造一批線上商貿巨頭。
作為安徽省金融總部集聚區,廬陽區金融產業優勢明顯。近年來,廬陽區不斷提升長江中路、北一環路沿線金融服務輻射帶動作用,發揮G60科創走廊金融科技產業合作示范園區平臺優勢。隨著合肥金融廣場建設步伐的加快,廬陽區將構建起東怡廣場—北一環路—肥西路—臨泉路—合肥金融廣場金融集聚帶,引導科技金融、消費金融、汽車金融等新興金融集聚發展。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集中區落戶,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主體竣工,科技產業加速集聚。在“國之重器”的加持下,廬陽科技服務業的發展開啟了全新征程。目前,該區現有科技園區7家、省小微企業創業示范基地3家,五年累計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12家、科技型企業1000家、發明專利授權量927件。IE果園”獲評全球私立企業孵化器TOP5、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級眾創空間等稱號。全區現有院士工作站6個、國家CNAS認可的實驗室1個、省市重點實驗室5個、省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4家。
大數據、大健康、新能源、現代物流等新興產業發展強勁,全省首個5G標準的大數據產業園簽約注冊85家企業,中國郵政合肥公司、市軌道交通、合肥國際陸港、上海外服等服務業企業營收進入全市20強……除了金融、商貿、科技服務業,廬陽其他各類服務業均發展勢頭良好。截至2020年底,廬陽區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303家,營業收入152.96億元,其中高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59.77億元,規模以上服務業、高技術服務業近5年平均增速分別超過20%、25%。
力爭到2025年,服務業增加值達到1500億元,占GDP比重80%以上,著力建成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實現從“服務業大區”向“現代服務業強區”的跨越。
黨建+服務 用心用力用情辦實事
思想凝聚力量,黨建引領方向。廬陽區在黨建紅色旗幟指引下,構建起“大黨建”大格局,用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同時,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聚焦群眾急難愁盼,讓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民生等各項事業,在黨建工作的引領下有條不紊進行、有序有力推進。
“大宣講+微宣講”,讓宣講飛入尋常百姓家,讓理論入腦入心……作為全省重要的理論宣講示范基地,今年以來,廬陽區在黨史學習教育區委宣講團的基礎上,組建了廬陽區理論微宣講小分隊、各鎮街部門宣講團在內的23支特色微宣講隊伍,共開展宣講900余場,覆蓋群眾近3萬人次。
創新推出“四步走”群眾工作法,讓群眾知曉、請群眾出題、解群眾難題、由群眾評判,讓人民群眾在社會治理中唱主角,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聚焦百姓“急難愁盼”,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一件件實事背后是老百姓的一張張笑容,更是廬陽區廣大黨員擔當作為的生動實踐。今年以來,該區已化解老舊小區道路改造、非機動車管理等群眾關切的疑難問題120余件。
廬陽區黨群服務中心開館,成為黨領導城市基層治理的堅強陣地和服務黨員群眾的溫馨家園;財富廣場樓宇黨建品牌效應凸顯,為企業提供“心貼心”服務;打造出四牌樓商圈黨建品牌,成立“商圈聯盟”……近年來,廬陽區還加快推進轄區黨群服務陣地體系化建設。截至目前,已建成黨群服務陣地127個,區、街、社區三級黨群服務中心建設逐步完善。
曹芹 朱新亞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姚一鳴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