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近年來,合肥以“省級緊密型城市醫聯體建設試點市”為抓手,以資源共享、醫防融合、群眾受益、協調發展為方向,整合完善了居民醫保制度,全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在一系列舉措的推動下,群眾的就醫負擔進一步減輕,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2021年,合肥市成為唯一獲省政府“全省2020年度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市”表彰的省轄市。
創新服務模式
組建緊密型城市醫聯體
為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2019年起,合肥市衛健委啟動了建設緊密型城市醫療聯合體工作,形成以城區(開發區)為單位、街道(社區)為單元劃分網格統一規劃布局,由三級公立醫院作為牽頭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等基層醫療機構組建緊密型城市醫聯體,服務網格內居民的分級診療新組建緊密型城市醫聯體模式。 2020年,合肥市衛健委會同市醫保局、市財政局聯合印發《合肥市緊密型醫療聯合體居民醫保基金打包付費改革試點工作方案》,充分發揮醫保政策對醫聯體的激勵促進作用。
目前,已有瑤海區大興社區等15個街道社區醫療機構與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等6家省市三級綜合醫院組成了緊密型醫聯體,初步探索出了一條符合省會城市實際的可復制、可推廣的緊密型城市醫聯體建設模式。
確保群眾受益
醫保待遇實行差別化支付
2020年12月,全省首家城市醫聯體集團合肥市第二人民醫院城市醫聯體集團瑤海區大興分院正式掛牌運營,實現兩院共建共享診療資源,開通雙向轉診“直通車”。
合肥市二院緊密型城市醫聯體通過減免診療費用、提高報銷比例等措施,減輕群眾就醫負擔,節省醫保資金支出,積極引導群眾基層就醫。例如,參保居民在醫聯體就診,醫保待遇實行差別化支付,醫聯體內雙向轉診免除門診診察費,住院治療的只計一次醫聯體首診醫院起付線;住院和慢性病門診發生費用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慢性病門診定點機構變更為大興社區衛生中心的免除慢性病起付線等。同時,對CT、磁共振等檢查項目,在社區衛生中心開單后到合肥市二院檢查,費用一律低于院標10%~20%。
推進醫防融合
設立菜單式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包
為了將慢性疾病防控關口前移,合肥市二院與大興社區衛生中心聯合組建6支家庭醫生團隊,以糖尿病、高血壓等慢病為抓手,與轄區居民建立穩固的契約式服務關系。突出一團隊一特色,根據居民健康需求,設立針對不同人群的菜單式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包。社區衛生中心補充藥品優先保障簽約居民慢性病治療需求,對符合條件的慢性病簽約患者,在家庭醫生就診,可提供最長2個月的長處方服務。2021年以來,大興社區衛生中心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人數同比增長了10%,慢性病病人規范管理率和控制率在逐步提升。
提升就醫體驗
同質化管理變“輸血”為“造血”
為了提升服務質量,合肥市二院緊密型城市醫聯體建立了檢驗中心、中心藥房、消毒供應中心、耗材中心、病理診斷中心、遠程心電中心、遠程影像中心、遠程會診中心,實現了檢查結果及診斷報告遠程傳輸到社區衛生中心的醫生工作站、藥品耗材統一采購配送、檢驗檢查項目統一按基層標準收費、雙向轉診優先綠色通道、遠程醫療服務社區等。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方便地享受到三甲醫院的醫療服務。
隨著緊密型醫聯體工作持續推進,改革成效逐步顯現。基層診療水平明顯增強,瑤海區大興社區衛生中心可及檢驗項目數增加了16倍,可治病種數由不足百種增加到170余種。醫聯體業務量穩步提升,優質醫療資源實現縱向流動,更多群眾就地診療,大興社區衛生中心日均門診量提高了3成,住院病人實現了從無到有。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群眾在家門口就能看名醫、看良醫,就醫更便捷、更放心、更便宜。
□相關數據
“十三五”期間,合肥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醫療衛生和居民健康水平顯著提高。截至2020年末,全市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498個,床位67881張、執業(助理)醫師29217人、注冊護士36354人,較“十二五”末分別增長57.78%、56.0%、64.79%、62.43%。2020年,居民人均期望壽命79.81歲,較2015年增加3.25歲。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葉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