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訊 一年前,作為全國第一家區域性留學人員“雙創”平臺,歐美同學會長三角海創中心在合肥高新區正式運營。一年來,海創中心鏈接整合長三角區域優質創新資源,吸引、服務、支持一批優秀的海外留學人才團隊創新創業創造。目前,入駐留學人員高科技產業項目已達28個,高層次留學人才120多人。
讓機器人擁有“雙眼”和“大腦”
合肥辰視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馮良炳,是日本國立山口大學智能信息系統專業工學博士,長期從事機器視覺、強化學習、機器學習研究,擁有10余年研究工作經驗、2年海外企業工作經驗。在海創中心,馮良炳和小伙伴們專注于工業視覺應用領域,為合作伙伴提供全球領先的機器視覺產品及技術。“公司擁有快速三維建模、機器人運動控制、工件目標的分類與6D識別等方面的核心技術。”
目前,該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機器人三維視覺引導系統、深度學習分類與檢測系統等,“產品解決了機器人沒有視覺感知與目標識別功能的關鍵問題,使機器人擁有‘眼’和‘大腦’。”目前,該公司產品已廣泛應用到自動上下料、組裝、分類分揀、鑄造、噴涂與焊接引導等多種不同工業場景,極大地提高生產效果、節約人力成本。
用人工智能緩解城市“停車難”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博士丁國亮,是安徽智泊停車投資運營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和執行總裁。據了解,安徽智泊停車投資運營有限公司專注于城市級智慧停車投資、建設、運營,目前已經在安徽不少地方開始推廣智慧停車系統。
“我們開展智能機械立體車庫與智能駐車器研發生產,進行靜態交通大數據感知和分析應用,并可以提出城市級智慧停車整體解決方案,能用我們的技術和產品,緩解城市停車難的問題。”公司有關負責人說,憑借在智慧停車行業的多年研究和實踐經驗,企業致力于打造城市級互聯互通一體化靜態交通體系,實現智慧停車全生態場景服務。“海創中心也給我們提供了優質的創業環境,讓我們安心研發和創新。”
已入駐28個高科技項目、上百名高層次留學人才
一年來,歐美同學會長三角海創中心一期238畝土地上的45萬平米建筑已建成投用,全球路演中心、共享展廳、辦公區、會議區等設施也開始使用。據統計,海創中心入駐留學人員高科技產業項目達28個、高層次留學人才120多人,有效知識產權500多項,儲備留學人才項目100多個,項目融資1.55億元,初步顯現了匯聚留學人才創新創業、服務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平臺載體作用。
其中,銳視醫療研制出世界首臺多模態醫學影像引導的精準放射治療系統,達到了放射治療的國際領先水平。海圖微電子致力于在國產化高端CIS領域不斷尋求技術突破,首顆800萬像素、2000幀高速圖像傳感芯片填補了國內空白,真正實現國產替代,徹底解決行業“卡脖子”問題。
如今,海創中心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以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及大健康為重點,按照“底層技術有創新、商務成本有降低、技術應用有前景、產業配套有基礎”的原則,大力支持企業創新創業,助力高質量發展。
構建一站式全方位科創服務生態體系
為了給像合肥辰視機器人、安徽智泊停車這樣的企業創造良好的科創環境,海創中心圍繞股權融資、法務財稅、品牌營銷、商業運營等企業關心的問題,開設海創講堂、創業沙龍,舉辦行業論壇、項目路演,開展優質項目成長營活動,構建了一站式、全方位的科創服務生態體系。
此外,根據重點產業方向和布局,海創中心構建了企業薦才、社會覓才、大賽選才、個人舉才相結合的引才體系,持續推進留學人才招引,為項目高質量發展注入智力資源。“入駐項目創業團隊核心人員均有海外留學背景,多為博士學位,具有相關領域工作經驗和研究成果。”其中,東超科技有5名海外留學人才,擁有各類知識產權370多項,自主研發的可交互空中成像技術處于國際領先位置,獲得了安徽省2020年科技進步一等獎。
肖玲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新聞記者 項磊 見習記者 于源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