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今天是臘月二十四,俗稱祭灶,或者小年。民間一直傳有“官祭三,民祭四”之說,所以也有的人家把臘月二十三稱為祭灶、小年。對時下的上班族而言,離臘月三十放假還有一周時間,歲末年初,正是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而在農村,到了小年,就妥妥地進入了過年的節奏中了。
大寒小寒,殺豬過年。印象中的年,總是和寒冷連在一起。一邊是刺骨的北風在呼呼地刮,一面是殺豬宰羊、煎炒蒸炸,村村熱氣騰騰,共同交織形成特有的年味。祖祖輩輩的莊稼人歷經一年的辛苦勞作,只有到天寒地凍之時,才舍得停下來歇一歇,享受一下整年的勞動成果。所以,家家戶戶便提早備好了整簸簍整簸簍的白蒸饃、炸馓子、炸圓子......,堆得滿屋都是;庭前小院的樹枝上則會掛上幾條臘肉,正午陽光充足時,白白的肉條上反射出柔亮的光,肥油閃閃欲滴。有了這些年貨“半成品”,掌勺的家庭主婦們就能夠免去洗、摘、切、做的辛苦,只需簡單加工一下,就能端上一桌香噴噴的美味來。
過年嘛,就是要休整。在有些農村地區,一直有這樣的習俗: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五這幾天,人們也是不能干體力農活的。據說如果有人違俗的話,新的一年就會更加辛苦、忙碌,而無所富余。于是,大人們便會擱下手中的一切活計,相互走訪、拜年、談天說地。親朋好友圍在一張擺滿碗碟的方桌前,長條凳上一坐,一年的酸甜苦辣全都融化在杯中的小酒里了。邊吃邊聊,暖意融融,在相互交流中、暢談啟發著明年的打算。孩子們當然也沒了寫字、算術的任務,玩擦炮、打紙牌、丟沙包,三三兩兩,喜氣洋洋。若遇著大雪,則是另一番景象了。早上天色剛亮,小家伙們正懶在床上,起床的決心似下未定時,睜眼看到墻上的字墨、貼畫、獎狀,所有的家居、用具......目光所及,都著上了一層特有的亮色,就知道夜里一定下大雪了。一股欣喜瞬間溢滿小小的心胸,于是便一骨碌爬起來,約上小伙伴們玩雪去了。紅紅的春聯映著白白的雪,鋪滿雪被的麥田里密密的小腳印,和模仿電影中戰斗英雄“沖啊沖啊”的喊殺聲,共同把過年的氣氛烘托到極致,成為他們每個人成年后永恒的回憶。這群人里,當然也有我。
行筆至此,我突然想到,智慧的先人們之所以要約定“春節不能干體力農活”的俗成,當是想用這種方式,把莊稼人從一年的辛苦勞作中解放出來,徹底給自己放個假,調節一下生活的節奏。畢竟,開了春,他們又要開始新一年的勞作了。養精蓄銳,才能再戰來年。作為新時代的“后人”,我們當倍加體會、珍惜先人們的良苦用心,去除各種過年的陳俗陋習,娛樂適可,放松有度,過一個快樂、健康、充滿希望的新年!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