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成茹,高級教師,宿州市骨干教師,負責宿州市第十二小學教育集團心理輔導室工作并兼帶科學學科教學,從教30年來,一直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她把課堂作為研究基地,把身心置于教學研究中。
嚴愛相濟 教書育人
教育的實質就是愛,愛是做好一切教育教學的基礎。作為學校的一名心理輔導老師,為了更好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尹成茹經常組織開展“愛伴我成長——感恩父母、長輩的愛”等團體心理健康活動。
閑暇之余,她會單獨對學生進行個體輔導,幫助學生端正學習態度,認清前行努力的目標,經過悉心的輔導,學生們在校園里都能夠快樂健康地成長和學習。
“只有給學生的愛是發自內心的,才會讓學生感受到愛,體會到被愛之樂,他們才會學著去愛別人。”尹成茹認為,對學生要像對待一朵玫瑰花上顫動欲滴的露珠一樣格外小心,做到多談心、多交流、多鼓勵、多疏導,并努力尋找和善于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趁勢表揚,促其發光,樹立起他們的信心和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不斷學習 提升自我
當前在科研興教,呼喚反思型教師、研究型教師的新形勢下,潛存于思想深處的那份緊迫感、危機意識不時撞擊著尹成茹的思緒。為此,尹成茹積極參加各種培訓活動,2016年踏進華東師范大學的課堂,聆聽各位教育專家鮮活的教學案例,體驗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思想;2018年7月,又到仰慕已久的東北師范大學,進行觀念和理論上的提升;2019年8月,走進陜西師范大學,汲取專家與名師們廣博的知識積累及深厚的文化底蘊。
多年來,尹成茹堅持收看科教頻道,用以指導自己的教學。《十萬個為什么》、《我愛科學》、《小學科學》等更是她成長的“營養品”。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尹成茹借助外出學習的機會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教學中,她潛心鉆研教材,反復研讀新課標,大量閱讀教學刊物,上網查閱資料,捕捉新的教學信息。她大膽采用新的教學手段,不斷總結反思,帶著實踐中的困惑到理論中去思考,又用教育教學理論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學技能不斷提升。她積極參加“校際聯誼”、“送課下鄉”和“教學觀摩”等教研活動,得到一致好評。
“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在學校領導的親切關懷和各位同事的熱情幫助下,尹成茹的教學工作取得優異的成績,在學校的量化考評和常規檢查中一直名列前茅,先后被評為“市級德育先進工作者”及“區級優秀教師”。
2017年12月《動物為什么要吃東西》一課獲“一師一優課”省級優課;2018年2月,論文《巧用生活常識,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發表在國家級核心刊物《小學教學參考》上;2018年2月論文《信息化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學模式新探》又發表在《天津教育》刊物上。
“俯首甘為孺子牛”。從孜孜以求的研究教育事業中她深刻體會到人一旦真正實現全身心的投入,那一定是累并快樂的事,一定會在付出青春年華的同時,收獲桃李芬芳的喜悅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創新創優 春華秋實
多年來,尹成茹不斷地嘗試教學改革,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動手實踐,寓教于樂。
開展科學社團活動和科技節活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為提升學生科學綜合實踐能力,尹成茹先后帶領學生開展“科普手抄報比賽”、“科學幻想繪畫比賽”、“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科學幻想作文創作比賽”、“科技節大篷車展示活動”、“空氣火箭飛翔活動”、“我是小小賽車手”等等活動,其中“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 在2017年9月宿州市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中被評為先進個人,同時學校也榮獲優秀組織單位獎;2017年11月在安徽省“我愛綠色生活——2017年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中學校被評定為優秀示范單位;這些活動的開展,改變了科學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帶著科學知識走進生活,帶著生活中的科學問題走進科學課堂,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提高了學生的科學學習素養。
新時代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教書型”教師不能適應新時代教育發展的需求,“科研型”教師才是新型教師的重要標志。實驗教學說課是促進老師專業成長的良好平臺,也是教師走向更高層次的重要途徑。
2017年9月、11月,尹成茹的《有趣的磁現象》一課在省中小學實驗教學說課大賽中獲宿州市一等獎,安徽省三等獎;2018年4月,尹成茹被宿州市教育體育局授予“宿州市第四屆中小學骨干教師”榮譽稱號;2018年6月,尹成茹輔導的學生在第十八屆安徽省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獲得市一等獎(冠軍)、省三等獎。在實驗教學說課研究中,不僅提升了自己的專業素養和理論水平,同時,帶動、影響了一批年輕教師。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在執著的背后,初心不改地探索著教育的真諦,升華教育的行為,用行動去擦亮教育的夢想天空,尹成茹堅信“初心一片終不悔,只為桃李競相開”。
郭強 黃元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