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沈復所寫《浮生六記》,從年輕時到現在,筆者讀過多次,是20多年來一直喜愛的書。整部書雖然只有四萬來字,給我留下的印象很深。覺得它內容家常、婉轉、深情;文字十分端莊、秀麗、精致。正如有學者所說的那樣,它教會我“用美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一切。”
沈復的那個下午與夜晚,是200多年前江南的一個炎熱的日子,沈復與他那位被林語堂稱為“中國文學史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的妻子——“蕓”,租借一對老年夫婦的舊房子避暑。
沈復不是什么有錢人,那房子也不是什么好房子:“屋僅二間,前后隔而為四,紙窗竹榻,頗有幽趣。老嫗知余意,欣然出其臥室以為賃,四壁糊以白紙,頓覺改觀。于是稟知吾母,挈蕓居焉。”
住下后,展開的活動也很平常,不過是夫妻一起散步,對對子:“日落時,登土山觀晚霞夕照,隨意聯吟,有‘獸云吞落日,弓月彈流星’之句。”
當夜晚來臨,夫妻一起晚飯,閑坐,聊天:“少焉,月印池中,蟲聲四起,設竹榻于籬下。老嫗報酒溫飯熟,遂就月光對酌,微醺而飯。浴罷則涼鞋蕉扇,或坐或臥,聽鄰老談因果報應事。三鼓歸臥。周體清涼,幾不知身居城市矣。”
一段平常的生活,在沈復筆下竟然是那樣的神奇有味。在那段美妙的時光里,作者沒有故作深長之思、沒有關于景物的刻意發掘,也沒有物質的過分享有,只有平常日子的簡樸記錄。但每每讀之,卻感覺到心靈安適,遍體生清涼。在這些簡短的文字中,也沒有哲學觀念直白的揭示,沒有得到人生感悟后的欣喜,沒有浮泛詩意的淺薄的營造,只有安度平常日子時有滋有味的講述,只有對塵世幸福心安理得的享有。其中況味,令人心生向往。
筆者有時于夏夜神有不寧,或者心生煩厭時,會想起沈復筆下這可人的夏夜。并借著這些文字,獲得一種心神的安定與釋然。
沈復的暑夜是如此的簡陋,卻又是如此的豐盈;是如此的平常,卻又蘊著如此美麗的塵世光芒。沈復一生坎坷,有幾次幾乎落到要討飯的地步,卻能如此淡然安適地擁有如此平和的心境和如此美麗的尋常生活,這令我慚愧,也令我感動。其實,人間最難得的是暑夜中的心靜自然涼和紅塵中的屬于自己的那份清醒。我們現代人,缺乏的不是物質條件,我們缺乏的是那份內心的充盈與安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