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90后”的沈亞是宿州市埇橋區委組織部年前統招的村級后備干部,到今年春節時來大店鎮汪圩村工作還不到一個月時間。用他自己的話說,村里人還沒有認識他,他也沒有來得及認識村里人,就匆匆忙忙地上了戰場。不僅如此,和他一起堅守一線的還有同是村級后備干部的妻子丁潔,而剛剛六個月的孩子,只能交給岳母帶著。
沈亞在卡點值守。
村官剛上任就奔赴抗“疫”戰場
與同齡人相比,沈亞是個早熟且有點兒靦腆的大男孩兒,面對嚴重的疫情,他非但沒有一絲一毫的怯場反而慶幸自己運氣好,一“上任”就趕上了這場大戰,遇上了這次大考。農村人常說,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這也正好是他經受鍛煉,施展才華的好機會。
1月26日(年初二)晚上,沈亞突然看到汪圩村工作群里“召開聯防聯控動員會的緊急通知”,通知里雖然沒有他這個后備干部的名字,但疫情就是命令,沈亞馬上意識到這是個十萬火急的大事,自己非但不能缺席,反而還要變“”后備”為“先鋒”,不當“替補”當“主力”,勇敢地沖在第一線。
夫妻倆拋下6個月孩子堅守一線
沈亞的三口之家其實是個溫馨而特殊的“后備干部之家”。愛人丁潔是和沈亞同一天被區委組織部招錄的大店鎮四鋪村的后備干部,可愛的寶寶剛剛六個月大。又是在同一天,這對“狠心”的小夫妻毅然決然地把孩子扔給了岳母,奮不顧身地投入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
汪圩村距大店鎮13公里,是“雞鳴聽三縣”的貧困村,村里最缺的是能寫會算的“文化人”,村書記考慮他對農村工作不熟,又精于電腦,就讓他在村值班,只負責材料報表。哪知沈亞說什么都不愿意,主動要求到村口的勸返卡口去,因為那里條件最艱苦,任務最艱巨,也最接近群眾,是鄉村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沈亞說:“我年輕力壯,來村里就是吃苦鍛煉的,我白天在卡口值守,晚上去辦公室搞材料難道不行嗎?”村書記聽他說得有理,而且“犟”得可愛,便同意了他的請求。
站崗守責,對誰他都“不講究”
汪圩村卡口設在X057縣道上,把住了這個卡口,就把住了全村8個自然村,4300多村民疫情防控的命門。按照卡口的值班表,其他人員都是“兩班倒”,只有沈亞是所有白班全占了。他的任務就是勸返、登記、消毒和量體溫。實行網格化管理后,村里的干部都沉到了網格里,只留下幾名志愿者和沈亞一起守卡。
隨著封閉管理天數的增加,很多人越來越憋得難以忍受,每天想要過卡,甚至沖卡的人越來越多,沈亞都是苦口婆心的好言相勸,有時還需大動肝火才行。一次,一對年輕人開車帶著孩子說是有事兒外出,其實是想出去兜兜風,被沈亞攔下。因為都戴著口罩,剛開始都沒有認出對方,等聽清沈亞的口音才知是初中同學。對方主動寒暄,以為這樣可以通過了,但沈亞卻說:疫情當前,人命關天,“法”不容情,請老同學一定支持我的工作。那位同學極不高興地罵了句:你真是個不知變通的死心眼兒!極不情愿地把車倒了回去。
疫情一天不退,我就一天不撤!
1月27日(初三)沈亞上崗那天天還比較暖和,沒想到2月5日氣溫突降。白天北風呼嘯,夜晚天寒地凍,沈亞身上雖然也穿了件棉衣,但在凜冽的寒風中都顯得十分單薄。村干部都讓他回家換身厚棉衣,順便也看看年幼的寶寶,但沈亞卻說:“眼下正是疫情防控最吃勁的時候,我不冷,也不會走?!痹澞翘?,村書記再次勸他回家一趟,哪怕是吃頓飯就回來也行,又被他婉言謝絕了。
從1月27日至2月16日,沈亞已在村里連續奮戰了21天,在他和戰友們的共同阻擊下,汪圩村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村兩委設立便民服務站、為居家隔離人員送“貨”上門、居民結婚不辦宴席等舉措和事跡還上了新聞。大家都以為沈亞該回家看看了,但他還是那句話:疫情一天不退,我就一天不撤!
丁建設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張濤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