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昌橋鄉是涇縣的“北大門”,也是全縣的林業大鄉,豐富的森林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使全鄉16.8萬畝山場成為了野生動物的樂園。但“靠山吃山”的舊觀念、“野味上桌”的老傳統,讓“鐵夾弓”一直是林區七十歲左右老人的“珍藏”,冬春時節不時偷偷置放于家門口的山場,一來防范野豬等野獸危害山邊的農作物,二來順便獵取點野兔等“野味”來食用。林業執法部門雖多次組織打擊,但都因為群體特殊、取證困難、打擊不力而收效不顯。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全面打響以來,涇縣林業局按照國家及省市林業主管部門“落實落細野生動物保護監管責任”的要求,緊扣“野生動物傳播疾病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我們自己”這個關鍵點,突破常規模式,創新工作思路,以“林長制”體系為平臺,積極指導昌橋鄉林業站、涇川森林派出所在昌橋林區推進“查禁非法狩獵、收繳狩獵工具”專項行動,主動阻斷新冠肺炎疫情可能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全力支持配合疫情防控“正面戰場”作戰,收效顯著。
截止目前,涇縣昌橋鄉已有17個村的72名“獵戶”主動上繳獵具鐵夾弓869個、電捕器2個、背負式汽油燈1臺,還有不少“老獵戶”正在老伴、兒女的督促下整理獵具準備上交,成效十分明顯。
按照“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涇縣林業局在認真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已著手將昌橋鄉依托“林長制”平臺開展的“清繳獵具戰役”向全縣延伸,生態護林員守好山頭、林區警長管住人頭、縣鄉村林長卡死源頭,依靠以農村黨員為主體的廣大林區群眾筑牢疫情防控堤壩,依法防控、依法治理,努力實現林業“野生動物安全、疫源傳播阻斷”的源頭防控目標。王志宏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曹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