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疫情防控戰中,從湖北、武漢返回家鄉的人,是一群吸引了眾多目光的特殊群體。為了更多人的健康和平安,他們中很多人在居家隔離。對于身邊一些躲避和懷疑的目光,他們可能會覺得冰冷,但另一群人卻給他們送去了溫暖。
他們是鎮村干部,是“送菜工”“跑腿王”;是每天上門測體溫的醫護人員,是一道健康防線;是心理咨詢師,是撫慰心靈的“暖寶寶”……他們,與顧全大局的返鄉人是父老鄉親,在這特殊的時刻,大家一起用真誠和努力,譜寫“隔離不隔心”溫暖歌曲。
黨員干部當上“送菜工”
1月31日上午,廣德市桃州鎮清溪社區副書記王立軍,手里提著一袋子菜,走在轄區內一小區里。“有五花肉、臭干子、青辣椒、香蔥……”這一袋子菜并不是王立軍買回自己家的,只見他和同事戴著口罩、提著菜,來到了社區居民金先生家,將菜放在金先生家門口后,敲了敲門,離開了。
金先生一家1月27日曾與武漢返鄉人員有過接觸,社區工作人員得知后勸他們在家中隔離,王立軍留下了自己的聯系方式,讓他們“有需要盡管說。”“他們在家隔離,沒辦法買菜,我就讓他們把想買什么菜發給我,我給他們買了送過去。”王立軍告訴記者,1月28日他第一次給金先生家送了菜,29日又送了一次,只要他們有需要,王立軍都會很快來幫助他們。
前兩天廣德警方發布通知,在廣德的鄂籍牌照的車通過核查登記后,可以領一個標貼貼在車上。金先生一家在隔離,王立軍就幫他們領來之后貼在了車上。
“我們社區現在有4戶居民在家中隔離,每戶都有對接的社區干部,都會幫他們買買菜和生活用品,還會幫忙退火車票。”王立軍說,他們希望讓這些在家中隔離的居民,能夠感受到社會的關懷,大家齊心協力渡過難關。
在齊心協力阻擊疫情的宣城,這樣的“送菜工”“跑腿王”的親切身影,出現在每一戶居家隔離群眾家門口……
寧國市西津街道鳳凰社區的程晶萍收到武漢返鄉的陳女士反映家里沒有口罩、且外出采購日常生活用品不便的信息后,立刻從自家備用的口罩中拿出6片送給陳女士,還聯系超市為她們家送去米油等物品;
“買蔬菜,買奶粉,拿快遞”,這個特殊的冬日里,涇縣黃村鎮廣大黨員干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的志愿者們,成了湖北返涇老鄉們眼中最親切的“跑腿王”……
隔離不隔心,在戰“疫”一線,宣城市廣大黨員干部立足實際,讓群眾感受到了貼心與溫暖。
用心理咨詢注入強心劑
“1月14日從湖北**打工返回,全家隔離,天天有人打電話,擔心信息被泄露、孩子及家人身體會出現不適等情況發生,為此情緒煩躁。”“大女兒過年前從武漢回家,一家人一直在家沒有出門,女兒到現在為止狀況較好,但還是比較擔心,晚上常常睡不著覺。”“12月15日從湖北**市走親戚返回,目前家人和自己無不適,但一直在家中隔離,心情難受、壓抑,失眠3天。”……這是郎溪縣心理學會疫情心理輔導公益熱線這兩天接到的一些群眾心理咨詢記錄。
1月28日,郎溪縣心理學會疫情心理輔導公益熱線開通,從1月29日至2月10日,每天09:00-17:00,7位國家二級、三級心理咨詢師提供心理咨詢服務,他們來自郎溪縣“映山紅·心靈氧吧”志愿服務隊,電話都對外公開發布。
“這個時候,從湖北、武漢返鄉的人和普通民眾可能會有一些緊張、焦慮、恐慌的情緒,我們希望能通過這個公益熱線給他們帶來一些寬慰。”郎溪縣心理學會會長吳君也是一位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她告訴記者,三天來他們已經接到15個心理咨詢電話,有在家隔離多日的湖北返鄉人員,也有看到村民不重視個人防護而心理焦慮的大學生,還有在防疫一線工作卻無法照顧孩子的年輕媽媽……
吳君說,在心理咨詢過程中,他們會以深度共情、表示理解為出發點,以宣傳防疫知識、做好防護措施為方法,幫助人們調整認知、改善情緒。
在防疫工作的關鍵時期,對人們的心理關懷是這項工作中的重要一環。除了郎溪縣已開通心理輔導公益熱線外,涇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也已經組建了一支專業心理輔導志愿服務隊。首批上崗的心理輔導志愿者共17人,目前已分配到11個鄉鎮,為居家隔離的武漢返涇人員、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協助開展心理健康工作。
隔離居民送上感謝的書法
裘先生一家從湖北返回廣德后,已經居家隔離多日。廣德市桃州鎮祠山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護士鄒詩慧近些天每天都會和社區干部一起,到裘先生家給他們一家三口測體溫。“我一般在他們家門口給他們測體溫,大家會聊聊天,他們一家情緒很好,總是請我們去他們家做客,裘先生上高中的兒子還在家寫毛筆字,大家都說他寫得很好。”
讓鄒詩慧和同行的社區干部沒有想到的是,1月30日,他們來到裘先生家時,這一家人將一幅已經寫好晾干的字送給了他們,上面寫著“新型病毒人民難,政府領導伸手來,風雨無阻關懷至,雪中送炭何能報。”
“現在疫情這么嚴重,我們居家隔離不僅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社會負責。隔離期間,黨委政府對我們一家關愛有加,社區干部每天都會關心我們,幫我們添置生活用品,衛生所的醫生也每天為我們測量體溫。現在我們在家里舒舒服服,真的要感謝你們!”裘先生說。
“這樣的禮物讓我們都很感動。”今年才25歲的鄒詩慧說,疫情發生后,她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同事們不僅要忙著科室工作,每天還要到自己負責的社區里居家隔離的群眾家測體溫。“我最多的時候一天要去22家,現在每天要去9家。”聲音聽上去還有些稚嫩的鄒詩慧說,她并沒有告訴父母自己現在每天都在干什么,不想讓他們擔心。
“我們也怕,但不會因為怕就不去做。”鄒詩慧說,裘先生送給他們的書法作品,就是對她和社區干部們辛苦付出最好的禮物。
正是這樣的付出與感恩,這樣的理解和包容,讓宣城人緊緊攜手,齊心努力,奮力爭取阻擊疫情戰的勝利。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曹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