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隨著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的不斷深入,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在進一步提高,但是鄉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還存在短板。 1月13日, 來自基層的省人大代表,太湖縣江塘鄉大塘村黨總支書記,太湖縣日興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興塘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兼)汪玉平建議加大對鄉村文化建設事業的投入。
“要想一個村的精氣神大變樣,首先是要發展經濟。”汪玉平說,大塘村通過學習別人的成熟經驗,在全村實行土地統一由村集體集中流轉,充分發揮新型農業主體作用,發揮公司和專業合作社及家庭農場的帶動作用。大塘村兩家公司、二個農場承擔了全村4900畝土地耕種任務,村集體入股的日興菌業發展有限公司帶領全村貧困戶和普通剩余勞動力種植香菇,已成為大塘村主導產業,形成了一村一品,農民收入大大增加,村級集體經濟不斷擴大。
隨著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的不斷深入,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在進一步提高,但是鄉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還存在短板。
“文化是重要的民生,是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問題,是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汪玉平告訴記者,目前的現實情況是,農村相對城市的文化設施和文化生活相對匱乏,有的農村沒有活動場地,沒有展館,沒有活動器材等。大部分農村發展現代文化人才很少,鄉鎮雖設立文化站,沒有人員編制和專業人才在崗,不能充分發揮鄉村文化站應有的指導作用。
汪玉平為此建議:政府部門要高度重視和發展城市對鄉村文化建設的帶動作用,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充實鄉鎮文化站實用型人才,加大力度配備和培育村級文化協管員。加大農村文化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在資金上要向農村傾斜,通過支持和把握來提高鄉村文化建設整體水平。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蔣六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