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繁昌人字洞遺址是距今200—260萬年已發現亞洲地區最古老的人類活動遺址之一,于1998年5月由國家“九五”攀登專項安徽課題組調查時發現,經過數次大規模系統發掘,發現了遠古人類加工、使用過的石制品100余件、骨制品幾十件,哺乳動物化石標本8000多件、近百種,將亞洲人類起源的歷史提前了幾十萬年。2006年5月,人字洞作為舊石器時代考古遺址,被國務院批準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為更好地保護、開發、利用繁昌豐富的古生物、古人類化石資源,最大限度地挖掘化石的科研、科普價值,充分發揮文物保護開發利用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日前,繁昌縣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簽定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啟動“安徽繁昌人字洞遺址的發掘和綜合研究”項目,繼1998年5月大規模系統發掘之后,再次對繁昌人字洞進行發掘、修復、科研和科普工作,將“安徽繁昌人字洞遺址的發掘和綜合研究”項目列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課題,同時將在繁昌建立“中科院古脊椎所工作站”和“中科院古脊椎所繁昌科研科普基地”。
下一步,繁昌縣將以人字洞遺址發掘和綜合研究成果為基礎,打造人字洞史前文化遺址公園,探索籌建古人類博物館,持續擴大人字洞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遠古文化影響力,讓遠古文化“活”起來。
繁政宣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孫芮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