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在11月7日上午召開的安慶市抗旱救災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懷寧縣連續無降水日數已超過兩個多月。目前因旱造成的災情還在繼續發展。
據介紹,由于持續干旱,安慶市因旱共造成584925人受災,因旱需緊急生活救助276734人,其中因旱飲水困難須救助180731人,農作物受災面積14.23萬公頃,成災面積6.41萬公頃,絕收面積0.46萬公頃,農業損失4.53億元。
為應對旱情,安慶市減災救災委員會堅持把保障人畜飲水安全作為抗旱救災工作首要任務來抓,協調受災縣(市、區)對飲用水困難地區,采取送水、建提升泵站等應急措施,保障群眾飲用水安全。其中各縣(市、區)消防部門共調度出動消防救援人員280人次,送水車62輛,送水460余噸,保障5400人生活用水需要。
針對持續干旱,開展人工增雨會取到一定的作用。據介紹,安慶市共有火箭發射裝備14架,增雨點煙爐2套,火箭作業點14個,作業隊7個,共有39人具備增雨作業資格。今年8月以來共申報作業30次,開展作業5批次、21點次,共發射火箭彈78枚。
而對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能否多開展人工增雨問題,安慶市氣象局副局長王龍學進行了解釋。王龍學人工增雨并不是氣象部門無中生有、憑空造雨,必須具備一定的空中云水條件,即天氣中有適合開展作業的云團,通過人工增雨手段把正好過境的降雨云團留住,讓它多下一些雨。
王龍學解釋說,晴天或天上的云很薄是不具備人工增雨作業條件的,而降雨云系就像一塊沾了水的海綿,如果自然作用不夠,云里的水分就不能被充分擠出來。催化劑在云中起的作用,就象是鹽鹵點豆腐,使本來不會產生的降水得以產生,已經產生的降水強度增大。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蔣六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