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黃山發布農作物抗旱減災技術意見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0月24日,黃山市農業農村局發出通知稱,當前該市旱情嚴重。根據氣象部門預報,未來一段時間該市仍將維持少雨天氣,旱情將進一步發展,農業抗旱生產形勢十分嚴峻。

為做好秋季田管、秋收秋種工作,該局還發布了《油菜、茶樹、果園、蔬菜、菊花抗旱減災技術意見》,請各區縣把抓好抗旱工作作為當前農業生產的重要任務,落實好各項抗災生產措施,指導農民投入抗災生產。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吳永泉

油菜、茶樹、果園、蔬菜、菊花抗旱減災技術意見 

油菜抗旱減災技術意見:

1.選擇抗病品種。宜選擇抗(耐)菌核病、抗根腫病、適宜直播或機收的優質、抗倒、含油量高的油菜主推品種。遲播田塊宜選用抗病、適宜密植耐遲播的早熟或早中熟品種。

2.提高抗旱播種質量。一是做好種子處理。針對干旱少雨天氣影響油菜出苗,可采用種子包衣,突出抗災保苗。播種前藥劑拌種,促進油菜速發快長,有效防治苗期油菜蚜蟲等病蟲危害。二是適時播種。油菜直播適宜播期為9月下旬至11月初;育苗移栽適宜播期9月中下旬,10底至11月中旬移栽。直播油菜要及時整地搶墑播種,墑情不足地區,要積極采取人工補灌造墑播種;對播種3天以后未出苗的油菜地,要及時引水澆灌,確保出苗。育苗移栽油菜要依據墑情管水保苗加強管理,適時分批移栽。三是合理密植。直播油菜畝用種量0.3-0.4公斤;育苗移栽畝大田用種量為100克,苗床與大田的比例為1:6;播種均勻,分種到廂。對播種期推遲、墑情較差、水稻秸稈全量還田的,播種量應該增加15%-20%,以保證基本苗數。移栽油菜推薦采用“一穴雙株”,增加移栽密度,每畝6000—10000株。

3.全程精管促壯苗。一是穩健施肥。油菜一般基肥畝施45%三元素復合肥25-30公斤,或者專用緩釋肥40-50公斤。油菜另加硼肥0.5-0.75公斤。有條件的地方提倡基肥增施農家肥。二是科學管水。搞好溝系配套,確保灌、排水通暢。

茶樹抗旱減災技術意見:

1.茶樹防旱抗旱技術措施:一是對茶園進行淺耕除草。減少地面水份蒸發與消耗,提高土壤保水能力。二是割草鋪園。要求每畝鋪雜草1000—1500公斤于茶園行間。當年栽植的幼齡茶樹可取松枝遮蔭。三是培土護兜。根據旱期長短,視茶苗長勢的強弱分別培土3—4次。培土應從茶苗1.5尺以外的行間挖取,培土厚2寸左右,寬5—6寸,這樣可避免陽光直射,降溫保濕。四是有條件茶園,進行引水灌溉或澆水,噴灌最為理想。五是茶樹進行根外施肥,提高茶樹抗旱能力。六是復蓋遮蔭網。七是受旱嚴重的情況下,旱后根據受旱程度進行必要的修剪,并加強肥培管理,加快恢復樹勢。

果園抗旱減災技術意見:

1.樹盤覆蓋。樹盤覆蓋10 cm左右作物秸稈等,以減少水分蒸發。

2.秋冬施肥。樹盤秋冬季施基肥,柑橘、枇杷、楊梅和香榧等常綠果樹,葉面噴施0.2-0.5%磷酸二氫鉀,提高樹體抗旱能力;有噴滴灌設施條件果樹可早、晚噴滴灌水。

3.認真抓好病蟲防治。重點抓好桃、李、葡萄、獼猴桃、枇杷、柑橘等果樹的浮塵子、螨類、蚧殼蟲、枇杷黃毛蟲,白粉病、霜霉病等防治工作。

蔬菜抗旱減災技術意見:

1.畦面覆蓋。露地栽培的秋冬菜,視旱情及時用草秸進行畦面覆蓋;大棚、小棚生產秋冬蔬菜,覆蓋遮陽網,減少水分蒸發,保障蔬菜正常生長。

2.科學追肥。蔬菜苗期,葉菜類,追施薄肥,促進根系生長;同時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尿素等速效葉面肥,或用抗旱劑進行噴霧,以增強植株抗逆性。

3.合理用水。灌溉條件好的蔬菜基地,應充分利用現有水源、抗旱設施,采用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進行科學灌溉,嚴禁大水漫灌,節約用水。

菊花抗旱減災技術意見:

1.引水灌溉。針對當前嚴重旱情,有條件的菊園要進行灌溉,可每隔一個星期利用早晚灌透一次水,注意過多水分反而不利花蕾開放,影響品質。

2.追施葉面肥。當前“七月菊”花期即將結束,追肥等技術措施已經沒有意義。而傳統貢菊和其他種類菊花正值花蕾期,可結合灌溉每星期葉面噴施0.2%的磷酸二氫鉀加速效硼肥,以利于增產提質。

—— 本文由大皖新聞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稻城县| 平塘县| 阿瓦提县| 云阳县| 墨江| 郯城县| 府谷县| 东莞市| 青神县| 苏尼特左旗| 桑日县| 大安市| 安新县| 竹溪县| 思茅市| 浮梁县| 湘潭县| 库车县| 澄城县| 远安县| 赤壁市| 沧州市| 庄河市| 哈巴河县| 奈曼旗| 县级市| 饶平县| 花莲县| 若尔盖县| 湖北省| 西平县| 定日县| 泾源县| 和龙市| 太和县| 阳江市| 偃师市| 聊城市| 望奎县| 呼和浩特市| 阿鲁科尔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