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江豚被譽為“水中大熊貓”,在長江流域生活了2500萬年,現已瀕臨滅絕。江豚長著一張萌萌的笑臉,是長江流域僅剩的淡水豚類。2017年5月9日,江豚被列為一級國家保護動物;2018年7月24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長江江豚僅剩約1012頭。
位于銅陵市大通鎮和悅洲與鐵板洲之間的夾江小島,銅陵淡水豚國家自然保護區就在這里
喂食前,張八斤在給江豚的食物進行消毒
張八斤一邊喂食,一邊觀察江豚的狀況
保護區內正在捕食的江豚們
在銅陵市大通鎮長江和悅洲上的銅陵淡水豚國家自然保護區,是世界上首座利用半自然條件對白鰭豚、江豚等進行易地養護的場所。其主要任務是保護長江中下游(三江口至荻港江段)現存的國家一、二級水生珍稀動物。在和悅洲與鐵板洲之間的夾江里,人工圍養著11頭野生江豚,這里最大的一頭江豚有20多歲了,牙齒都掉了,最幼小的江豚寶寶是去年5月才出生,如今還天天粘著江豚媽媽。從2001年最初的4頭到如今增加到11頭,江豚種群數量的增加離不開它們朝夕相處的“守護者”。
下午四點,保護區內江豚的飼養員張八斤提著滿滿一桶魚走到喂食點時,有幾頭江豚已在附近巡游,江面不時傳來它們露出水面換氣的“呼呼”聲。這是今天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喂食時間,當張八斤朝著江面扔下幾條餌料魚時,十余頭江豚競相爭食,一時水花四濺,泛起陣陣漣漪。江豚張嘴吞下食物后一個翻身入水迅速游走,隨后又快速游回。 為了保護江豚的“野性”,江豚生活區里采取半自然喂養方式,每天人工投放食物4次,每次約20余斤,同時,每年還會投放大量魚苗,讓它們自然捕食。
為了保護江豚的“野性”,江豚生活區里采取半自然喂養方式,每天人工投放食物4次
江豚不時浮出水面,發出呼呼聲進行換氣
最幼小的江豚寶寶是去年5月才出生,如今還天天粘著江豚媽媽
一頭江豚在吃魚
每天喂食后,張八斤都要對喂食情況進行詳細記錄
除了喂藥,江豚還會吃一些營養品
“我喂它們都15年了,每天4次不管刮風下雨,一年365天一天不落,你們看它們長得都一樣吧,我可每條江豚都認識?!苯衲?8歲的張八斤 ,家住和悅洲上,以前在長江上跑運輸,他說:“上世紀80年代,經常看到很多江豚在長江戲水,后來越來越少了?!泵刻旌徒喑ο嗵?,張八斤 對江豚很有感情,每天喂食后,張八斤都要對喂食情況進行詳細記錄,通過皮膚、脾氣等微小的差異,掌握保護區內每一條江豚身體狀況,一旦發現有生病跡象就需要及時喂藥治療。
長江銅陵段是淡水豚類(白鱀豚和長江江豚)棲息的黃金水域,魚類種類和資源量較豐富,水域環境良好。 最新資料顯示,保護區江段江豚種群數量長期穩定在60頭左右,多年以來的考察證實,銅陵江段是長江下游長江江豚分布密度較大的江段。今年年初,在長江銅陵段,有市民發現超過十頭的野生江豚在江面戲水,并用手機記錄下了畫面。據專家介紹,江豚是長江淡水生態系統的標志性動物,它的興衰昭示著整個長江淡水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
十幾年來每天和江豚朝夕相處,張八斤 對江豚很有感情
張八斤就住在島上,他家里懸掛著很多自己和江豚的照片
待群體擴大長江生態環境變好,這里的江豚會放歸到長江中,回歸它的家園
銅陵淡水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科研室主任張西斌介紹,保護區于2001年在銅陵江段活捕4頭長江江豚遷至這里1600米長的半自然夾江水域“圈養”,后成功繁育7頭江豚,種群數量增加到11頭。 目前保護區科研人員重點工作之一是研究長江江豚的“族譜”,避免“近親繁殖”。未來保護方向是擴大繁殖群體,待長江生態環境變好后,將夾江中的江豚放歸到長江中,讓它們回歸自己的家園。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王從啟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