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wǎng) 大皖客戶端訊 9月5日上午,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座談會在北京舉行。安徽省葉連平、朱恒銀、張家豐分別當選助人為樂、敬業(yè)奉獻、孝老愛親類全國道德模范,馮根銀等7人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其中,池州市青陽縣朱備鎮(zhèn)江村成鑫服裝廠職工張海香榮獲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
張海香,女,漢族,1987年6月生,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朱備鎮(zhèn)江村成鑫服裝廠職工。
11年前,丈夫因病離世,懷有身孕的張海香毅然生下女兒;再婚時,她要求男方入贅,夫妻二人共同照料“前公婆”。她用質(zhì)樸的言行,書寫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大孝故事,撐起了一個溫暖的家。
2008年2月,張海香和伍建華邁進婚姻殿堂。結婚當天,在親友見證下,兩人彼此承諾:今后不離不棄,共同孝敬父母、撫養(yǎng)孩子。結婚后,伍建華不再外出務工,在老家一邊經(jīng)營網(wǎng)店,一邊照顧已有身孕的張海香。2008年3月,伍建華突發(fā)心肌梗死,不幸離世。
張海香娘家在安徽宿松縣,因為愛情,她遠來青陽。如今丈夫突然離世,加劇了她對娘家的思念。但當她看到傷心欲絕的公婆時,毅然決定留下。“公婆獨子去世,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如果我一走了之,怎么對得起剛剛死去的建華呢?”張海香決定把孩子生下來撫養(yǎng)長大,照顧好公婆,用自己柔弱的雙肩扛起家的責任。女兒出生8個月,她把孩子交給公婆照顧,外出打工維持一家生計。幾位好心鄰居見張海香生活艱難,主動給她介紹對象。不忍心丟下公婆的張海香卻說,我現(xiàn)在就是伍家的女兒,再婚有兩個條件:其一男方必須入贅,其二男方要像對待親生父母一樣對待前夫父母。此言一出,讓不少有心者望而止步。但張海香的善良、孝順和堅強深深打動了鄰鎮(zhèn)青年方東興。2010年,方東興走進了伍家,和張海香開始了新的生活。婚后第二年,兒子順利出世。夫妻倆考慮到二老的感受,主動提出讓兒子姓伍,年邁的公婆被感動得潸然淚下。
2011年,張海香的公公不幸患上腸癌,家底薄弱的夫妻倆四處籌錢為老人醫(yī)治,住院期間更是無微不至照料。張海香精心烹調(diào)飯菜,為老人按摩、擦洗、換藥,像伺候自己的父親一樣,在醫(yī)院沒日沒夜地照顧了40多天。2018年,婆婆患腎結石住院,張海香像親生女兒一樣形影不離、悉心照料。
張海香,一個新時代的80后,用善良鑄就高尚品德,用孝心拯救一個瀕臨解散的家庭。由于她的事跡突出,先后被評為池州好人、安徽好人、中國好人、第一屆池州市孝星提名獎、第五屆“最美青陽人”、池州市第四屆道德模范、安徽省五好家庭、2017最美池州人、朱備鎮(zhèn)2018年度道德模范。2018年,光榮的當選為安徽省婦女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代表。安徽網(wǎng) 大皖客戶端記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