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018年5月,黃山市在全省率先開展地質災害實時定向預警工作。一年多來,該市結合預警實踐,不斷提升實時定向預警系統精準度,在地質災害發生前,為轉移地災點群眾和保護百姓財產等,發揮了較好作用。
據知,黃山市在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的基礎上,針對小氣候頻發、短時強降雨無明顯規律可循的特點,開發實時定向預警系統,實時監控全市現有的239個雨量站和省里安裝在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上的53個雨量站信息,當小時降雨量達到預警閥值時,系統自動生成預警信息,以鄉鎮為單位,開展小區域、精細化預警,將預警信息發送至區縣、鄉鎮和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防災責任人和監測員手中。平臺試運行后,探索“互聯網+地災防治”模式,不斷完善實時定向預警系統。綜合全市各雨量站尤其是重點地質災害隱患點的雨量站信息作出判斷,實時定向發布預警信息。
目前,該市實現了地災預警預報由區縣范圍向鄉鎮范圍、地災隱患點威脅范圍轉換,使有限的防災力量能夠集中到真正的危險區域。今年夏天以來,該市已經多次在局部地區降大暴雨、區域地質災害風險升級時適時發出預警信息,地質災害點也及時轉移群眾,有效避開災害點滑塌、滑坡體出現裂縫等險情,避免了人員傷亡事故。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吳永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