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港媒報道,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原名查良鏞)30日下午病逝于香港養和醫院,享年94歲。金庸筆下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包括《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記》等,被譽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武俠小說作家,有道是“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讀者”。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副對聯中的14個字,正是金庸14部武俠小說書名的第一個字。還有一部不在其中的,便是《越女劍》。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金庸開始武俠小說的創作,是一次很偶然的機會。1955年,《新晚報》有個武俠小說寫得很成功的年輕人,和金庸是同事,他名叫梁羽生。那年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即將完結,而他的創作又到了疲憊期,于是,報社總編輯邀請金庸將武俠小說繼續寫下去。
雖然此前從未寫過小說,但憑借他對武俠小說的了解與喜愛,金庸還是答應接替梁羽生的任務。他把自己名字中的鏞字拆開,做了一個筆名,《書劍恩仇錄》正是他的第一部武俠作品,作品一炮而紅。此書成功之后,金庸又在短短的幾年內創作了《碧血劍》《雪山飛狐》和《射雕英雄傳》等作品,一時間風靡全港。十余年間,他寫下15部洋洋大作。
80年代初,廣州一家雜志開始連載《射雕英雄傳》,金庸的武俠小說正式進入內地。時至今日,即便你始終不曾看過他的原著,但其作品在兩岸三地不斷被改編成的影視劇,可能也是陪伴你成長的一個標志。
1972年,《鹿鼎記》連載結束,金庸宣布封筆時,不少讀者為之遺憾。
1924年,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寧的一個書香世家。
海寧查氏是世家望族,康熙年間創造了“一門十進士,叔侄五翰林”的科舉神話。進入近現代,查家還出現過實業家查濟民,教育家査良釗,九葉派代表詩人、翻譯家查良錚(穆旦)。
而金庸族譜旁系姻親關系中,也有很多大家熟悉名字,比如:徐志摩——金庸的表哥(金庸母親徐祿是徐志摩的堂姑媽);蔣百里——金庸的姑父(著名軍事家蔣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是金庸的同族姑母);錢學森——金庸的表姐夫(蔣百里的女兒蔣英是“航天之父”“兩彈一星”功勛錢學森的妻子);瓊瑤——金庸的表外甥女(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瓊瑤的三舅袁行云)……
在書香環境的熏陶下,金庸在8歲左右開始接觸武俠小說,初中三年級時初涉寫作,與同學合作出版《獻給投考初中者》——根據招考的題目,做些模范答案給學生看,大概相當于今天《五年模擬三年高考》這類的參考書。有人說,金庸是最會賺錢的文人俠客,這一點,金庸在中學時候就已頗顯鋒芒。
求學期間的他,最大的夢想就是想成為一個外交官。但因歷史原因,他還是跟外交官的夢想擦肩而過。后來,金庸在另一所學校念起了國際法,而這段法學知識背景以及他后來的經歷與聲望,為他謀得另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1985年他被聘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
作為武俠小說大家,這個身份或許是他享譽最盛的。而另一個在金庸一生中不可磨滅的標簽,便是報人,一個杰出的報人。
1947年,他進入上海《大公報》,從三千名投考者脫穎而出。第二年,《大公報》香港版創刊,金庸被派入香港,那年他24歲。當時的香港與上海相比,并不發達,但金庸說,“我一生很喜歡冒險,過一點新奇的生活。”
1959年,35歲的金庸創辦《明報》,便是看不慣《大公報》所報道的“虛假事實”。他說:“我辦《明報》的時候,就是希望能夠主持公正,把事實真相告訴給讀者。”他的社評文章,高峰期每日一篇,他的武俠小說,幾乎也是以日更的節奏推進,數十年間無間斷。
在這般工作狀態下,還有個頗有趣的故事。當年《天龍八部》在《明報》連載時,金庸曾數次離港外游。小說連載不能斷,他便請好友倪匡代筆。在小說第89回中,阿紫的雙眼被丁春秋戳瞎,這個情節其實是倪匡寫的。后來,金庸則以換眼治療手段讓阿紫復明了。
一手寫武俠,一手寫社評,奠定此生基業,30年時間,金庸將《明報》塑造成香港極具影響力的報紙。而這份報紙開辦之初,只有六千份的發行量。在困難的時候,所有職員的薪水都打了八折。金庸說:“是大家和我一起挨了下來。”
金庸一生經歷極其豐富,獲頒榮銜甚多,他是著名的武俠小說家、是一代杰出報人、是學者、是華人文化界的重要的人物之一等等,見證了上世紀中國無數重大歷史事件。
1972年,金庸封筆;1989年,《明報》創刊三十周年的日子,金庸卸任社長職務;90年代,金庸將《明報》集團賣給商人,退出商界;2007年,金庸辭去浙江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職務……
在完成了一次次謝幕后,這次,他真的退出江湖了。
兒女情長今猶在,江湖俠骨已無多。
再見,金庸;再見,江湖。 綜合報道
曠世單戀 :夏夢逝世兩年,金庸同一天離去
10月30日,“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去世,享年94歲。兩年前同一天,2016年10月30日,金庸的“夢中情人”夏夢去世。大俠與夏夢的忌日都一樣,也許冥冥之中也印證一種別樣的深情吧。在金庸的筆下,有兩位貌美的女子讓人印象最為深刻:黃蓉和小龍女。很多人都猜測,她們有著同一個原型:夏夢。
夏夢原名楊濛,1933年2月16日生于上海,祖籍江蘇蘇州,是上世紀50-60五、六十年代香港長城電影制片公司首席女演員。1957年,金庸化名“林歡”,為長城寫劇本。由此認識夏夢。金庸為夏夢量身制作的古裝片《絕代佳人》大獲好評,并獲得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榮譽獎。金庸難得的一次當導演,就是夏夢主演的戲曲電影《王老虎搶親》,這部電影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掀起了中國戲曲電影的熱潮。金庸曾說:“西施怎樣美麗,誰也沒見過,我想她應該像夏夢才名不虛傳。”在金庸遇到夏夢時,金庸已是人夫,夏夢已為人妻。夏夢曾對金庸說:“今生今世難償此愿,也許來生來世還有機會”。2016年10月30日,夏夢去世,享年83歲。2018年10月30日,金庸也離去了。
一個時代的告別
眾星悼念
金庸曾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這些小說也被多次翻拍成影視作品,捧紅了很多藝人。在金庸先生去世的消息傳出后,迅速引起了全網絡的關注,不少出演過由金庸小說改編的影視劇的演員紛紛表達哀悼。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也在第一時間悼念。
李若彤(《神雕俠侶》飾演小龍女)“ 我倆雖未曾遇上過, 對他卻有著一種特別的感覺和尊重, 謝謝你創造了個角色, 而我這生也有幸曾扮演過。查大俠,一路好走!”
劉德華(《神雕俠侶》飾演楊過):“金庸老師是一個武俠小說世界的奇人,自己能夠演出他筆下的角色楊過是一個緣分。他的離世絕對是武俠世界的一個大損失,舍不得他走!愿他一路好走,其家人亦能節哀。”
聶遠(《雪山飛狐》飾演胡斐):“先生千古。”
劉詩詩(《射雕英雄傳》飾演穆念慈):“感恩您給我們的俠義江湖,先生走好。”
張紀中(多次導演金庸作品):“先生不會走遠,武俠永存世間!痛不能當!”
胡軍(《天龍八部》飾演喬峰):“這是在金庸老先生家我們給他過90歲生日的那一年。臨走,金老先生非要送我們上電梯。在門口的這一揮手竟成了永別……金老先生,您一路走好。”
佘詩曼(《雪山飛狐》飾演苗若蘭、《倚天屠龍記》飾演周芷若):“第一部古裝戲便是先生的《雪山飛狐》,我有幸飾演苗若蘭。入行至今,飾演角色眾多。再回首,惟獨在先生的筆下的江湖里、刀光劍影間、恩怨情仇中,人物的‘俠’與‘義’最酣暢淋漓!愿先生一路走好!‘俠義’精神永在人世間!”
金庸迷悼念
@與非
打了半天字,都覺得多余,全都刪了,愿老爺子走好。
@風致楊
因為他,中學離家出走闖江湖,到了江蘇沒有錢了,把自行車賣了又回來了,想起來有意思。
@記憶1949
有多少八零九零后是看金庸的小說長大的,那時沒有網絡,條件有限的可能連電視都沒有,這是武俠小說就能陪他們度過那些無聊的時間。
@Fang-Ming
今年早秋冷得好快。
名人評價
馮其庸(著名學者):“金庸的出現,是當代文化的一個奇跡……我敢說,在古往今來的小說結構上,金庸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
池田大作(日本國際創作學會會長):“金庸先生的作品以大歷史為背景,視野廣闊。由于他的成功,奠定了武俠小說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約翰·明福德(英國著名漢學家):“我相信金庸對于世界文學的意義,絕不會因是武俠小說這一樣式而有絲毫減弱。”
陳平原(著名學者):“他把儒釋道,琴棋書畫等中國傳統文化通俗了,所以金庸小說可以作為中國文化的入門書來讀。”
嚴家炎(北京大學教授):“金庸武俠小說包涵著迷人的文化氣息,豐厚的歷史知識和深刻的民族精神。”
倪匡(香港著名作家):“《鹿鼎記》是古今中外第一好小說,在金庸作品之中,排名第一。”
孫家正(中國文聯主席):“金庸把正直、善良、俠肝義膽的中國文化精神傳遍了全世界。”
余英時(著名學者):“金庸小說為萬千讀者爭贊,筆觸有千軍萬馬之力。”
李陀(文藝評論家):“金庸使中斷了傳統的白話語言起死回生。”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