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是“全民健身日”設立十周年。如今,體育的焦點已不再只是賽場上的明星大腕兒和爭金奪銀。老百姓們都明白了只有親身參與、自己動起來,才能收獲實實在在的健康。今天,本報特為讀者介紹幾位省內的民間運動達人,他們都是全民健身戰線的一線指揮員,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推廣者,在他們的努力下,我省的全民健身事業煥發出了別樣的光彩。
激情四射的龍舟比賽。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王從啟/攝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0 月14 日,2018 年安徽省龍舟公開賽總決賽和第五屆全省高校龍舟公開賽在合肥紫蓬山風景區堰灣湖畔舉行。水面上百舸爭流,岸邊的朱道發也非常激動,作為合肥乃至安徽龍舟運動的發起者,朱道發已為了這項事業奮斗了30年,眼前這熱鬧的場面就是對他辛勤付出的最佳獎賞。
一場比賽成一生熱愛
朱道發是合肥市龍舟運動協會秘書長,記者對他的第一印象就是高大魁梧,1.96米的身高一看就是運動員出身。1987年,朱道發代表安徽隊在廣州舉行的全國第六屆全運會上拿下了賽艇項目雙人雙槳2000米的銀牌,這在當時可是一個歷史性的突破。
朱道發和龍舟隊員們。(受訪者供圖)
一位高水平皮劃艇運動員,為何會愛上龍舟?一切還得從一場“客串”的比賽說起。1988年,全國首屆“屈原杯”龍舟賽在湖南岳陽舉行,安徽隊要參賽,朱道發被征調入隊,就此開始接觸龍舟運動。那次比賽的情景深深地鐫刻在朱道發的記憶里,30年來一直無法忘記。“當時岳陽是只有20萬人口的城市,比賽時觀眾竟來了超過20萬人。我們在岳陽比賽的時候,讓我感受最震撼最深刻的是群眾參與的熱情,老百姓自發的,根本不要組織,自己拿著小盆子、小竹排,上面放著一盤子鴨蛋、一盤子粽子,然后一邊劃一邊說著,嘴上念念有詞。剝了一個粽子放到水里,剝了一個鴨蛋放到水里。這讓我感覺到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太有魅力了,值得我們去傳承和發揚光大。”
一場比賽,讓朱道發熱血澎湃,賽后他們乘坐的大巴花了3個多小時才離開擁擠的人群。也是從那時起,他就與龍舟結下了不解之緣。30年來,合肥只要舉辦龍舟比賽,就一定能看到朱道發的身影。
從無到有已小有規模
說到合肥龍舟運動的發展,朱道發如數家珍。他感慨說,2000年端午節合肥市體育局曾舉辦過第一屆龍舟賽,龍舟運動也在合肥掀起了一波發展熱潮。“當時合肥市沒有龍舟,只得從舒城借了4條老式木龍舟,那時候剛剛起步,4條木龍舟晚上拉回來,放在稻香樓賓館后面的雨花塘。木龍舟一下水就像篩子一樣,都是縫隙。我們就在木龍舟上面踩,把里面灌滿水,泡了3天以后才把木頭泡開,縫也閉合了,然后才能坐人才能劃。”
那時,合肥龍舟運動可謂“白手起家”,不過首屆龍舟賽辦得很成功,此后每年一屆一直持續到2007年,龍舟賽紅紅火火地舉辦了8屆。不僅全市級別的龍舟賽年年舉辦,一些市民體驗活動也在黑池壩、雨花塘、南淝河、岱山湖等地熱鬧上演。但在2007年之后,受場地、設備、資金等多方面限制,全市性的龍舟比賽只有在市運會上才會露面。
一年一度的合肥市龍舟賽雖然就此停了下來,但熱愛龍舟運動的人們一直沒有遠離這項運動。2015年,合肥市龍舟運動協會成立,龍舟運動終于有了正規組織。近兩年,協會先后建立了官亭林海和匡河訓練基地,場地的問題得到根本解決。去年,合肥端午龍舟賽在天鵝湖開賽,這場比賽也是合肥龍舟運動回歸的標志,促進了體育與文化的深度融合。朱道發告訴記者,目前合肥龍舟運動發展很快,協會擁有8條小龍舟和20條大龍舟,能滿足市民的參與需求。各高校也都有了校龍舟隊,每年高校龍舟賽也非常火爆。
傳統文化需發揚光大
每到快比賽的時候,朱道發和合肥市龍舟運動協會的教練員們都會異常忙碌,不僅要吊龍舟、綁龍舟、拉賽道、制定競賽規程,還要輔導龍舟隊進行水上訓練和身體素質訓練。
比賽之余,朱道發也會搜集一切與龍舟有關的情況。比如廬江·白湖楊柳六月初六龍舟賽,鎮上各個家族都會組隊參賽,這個傳統已延續了幾百年。最近肥東一位名叫楊能興的70多歲老人拉上幾位老伙計聯手制作了兩條傳統龍舟,用材講究,龍頭、龍尾、龍衣美輪美奐,朱道發說,老人們想打造一個龍舟博物館,雖已自掏腰包十多萬,但仍樂此不疲。
賽龍舟在我國已流傳2000多年,擁有深厚的群眾基礎。不過朱道發認為,今天發展龍舟運動,不僅要傳承和弘揚龍舟精神,也要擯棄一些舊俗陋習,讓龍舟運動順應潮流,健康向上發展。“過去賽龍舟大都是為了祭拜祖先,也有些地方叫‘斗龍’,是為了爭強斗狠。比如說兩個家族之間、兩個村莊之間,他們劃龍舟比賽是賭一口氣,要壓過對方要蓋過對方,所以如今我們在推廣龍舟運動時一直在強調,龍舟運動講的是團結,是一個禮儀文化,不能把那些陋習惡俗帶到現代龍舟運動中來。”
有差距也能看到希望
東南沿海的老百姓自古就愛賽龍舟,朱道發說,與我們相鄰的江浙兩省,龍舟運動也開展得很好,南京市一年會舉辦60多場龍舟賽,而合肥每年辦賽場次還不到10場。
“合肥的龍舟賽大都放在二月二、端午節等傳統節日,持續性不強。龍舟運動更應該成為一種市民健身方式。”朱道發說:“賽龍舟是團隊項目,空閑時光和同事、同學一起劃龍舟,既能鍛煉身體又能增進友誼。而且龍舟動作要領十分簡單,成年人培訓10分鐘左右就會了。”
朱道發介紹說,市民可以去合肥匡河訓練基地感受一下,現場有小龍舟,每條可坐12人。上龍舟前會進行動作要領培訓,而且會有兩名領劃和一名舵手帶領市民操舟,所有人穿好救生衣,聽從指揮,謹防落水,十分安全。
朱道發提醒說,參與者要做到“三好”:想當劃手的市民體力要好,因為劃龍舟需要長時間重復動作;想當舵手的市民水性要好,因為這是舟上唯一掌握方向的人;想當鼓手的市民心理素質要好,無論領先落后,都要信心滿滿地激勵隊友前進。特別需要提醒的是,龍舟運動是一項很消耗體力的活動,如果市民有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則不建議參與。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葉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