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9月14日晚,黃山市人民醫院急診接待了3名食用野蘑菇中毒來求治的患者。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從醫院得知,9月14日,當地一位60來歲的男子采了野蘑菇,因為老伴子女均在外務工,就拿到哥哥家燒了吃,并且喝了酒。當天晚上8點多鐘,這名男子突然昏倒,人事不知,被電動三輪車送到醫院。此時,這位患者心跳呼吸已經停止,經過醫生心肺復蘇搶救20來分鐘,才恢復心跳,不過很快又出現心跳停止的狀況。
9月16日下午,記者得知該名病情危重的患者還在搶救中,目前神志清楚,但是病情仍然很重。當晚和他同吃野蘑菇的另外兩位患者,因為吃得少,癥狀輕,只需要接受觀察治療。
近期,黃山市人民醫院已經收治多例食用野蘑菇中毒的患者,其中一例肝損壞型的即將出院。今年以來,類似中毒案例已經出現多起。近些年,黃山市各級政府、醫療機構和基層社區、村委,也普遍宣傳食用野蘑菇的危害性。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吳永泉
提醒:野生蘑菇最好不要吃
根據數據統計顯示,春夏季節報導的誤食毒蘑菇中毒事件最多,甚至不乏中毒死亡。有關專家提醒,不隨意采集、買賣、食用野生蘑菇,以防誤食毒蘑菇中毒。
據專家介紹,一些野生蘑菇中的毒蘑菇與食用菇外形相似,鑒別需要具備專業知識并借助一定的儀器設備,僅靠肉眼和根據形態、氣味、顏色等外貌特征難以辨別,極易誤食而引起中毒。另外,由于是在野外,無毒的蘑菇往往與有毒的蘑菇混生,無毒蘑菇很容易受到毒蘑菇菌絲的沾染。甚至部分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無毒蘑菇種類也可能沾染毒性。所以即便食用的是無毒品種的蘑菇,仍然會有中毒的危險。
毒蘑菇毒性非常強,中毒的臨床表現復雜多樣,光按中毒的癥狀就可分為胃腸類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肝臟損害型、呼吸及循環衰竭型和光過敏性皮炎型等6個類型。目前對有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療法,且中毒癥狀嚴重,發病急,死亡率高。專家建議市民不要輕信民間或網傳的一些沒有科學依據的毒蘑菇鑒別方法,對于野生蘑菇“不采摘、不買賣、不食用”,一旦發生食用蘑菇后出現異常癥狀,要立即前往醫院。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