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新行政訴訟法實施三年多以來,安徽法院審結了一大批行政案件。8月29日,記者從安徽省高院獲悉,2017年以來,行政訴訟案件持續快速增長,全省法院共受理各類行政案件27374件。其中,行政機關一審敗訴率為21.46%,同比上升2.57個百分點。同時,安徽高院還公布了行政訴訟十大典型案例。
此次發布的十大典型案例是從全省三級法院2017年以來審理的27000余件行政訴訟案件中精選出來,涉及房屋征收補償、規劃許可、工商登記、強制拆遷、行政協議、公益訴訟等多個行政管理熱點領域。
其中,行政機關敗訴的案件,有的是因為行政機關強制拆除行為被認定違法,法院判決行政機關對被拆房屋按實際情況并結合類似房屋價格予以賠償損失,充分彰顯行政訴訟保障合法權益功能;有的是因為行政機關不受理當事人行政復議申請,被判決撤銷并重新作出復議決定,當事人的救濟權得到充分保護。
另外,針對以日照等相鄰權受到侵害為由對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提起行政訴訟案件增多的情況,法院通過對相鄰權人的范圍的合理界定,對沒有利害關系不具原告主體資格的依法駁回起訴,既保護了真正有利害關系的相鄰權人的訴權,也規制了“相鄰權人”范圍不明確導致的訴權濫用。對檢察機關提起的行政公益訴訟案件,法院通過審判,明確了行政機關履職的義務,切實監督行政機關嚴格依法行政,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朱慶玲
案例一、劉某訴蚌埠市禹會區人民政府房屋征收補償決定案
基本案情
2015年12月,蚌埠市禹會區人民政府(以下簡稱禹會區政府)發布房屋征收公告,對張公山公園北門周邊區域范圍內國有土地上房屋實施征收。劉某建筑面積為60.16㎡、設計用途為商業的房屋位于該范圍內。因劉某與房屋征收部門在征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限內未達成補償協議,禹會區政府遂作出房屋征收補償決定。補償決定的主要內容為:若選擇貨幣補償,被征收人應得房屋價值補償金、裝修附屬物補償費、搬遷費、停業損失費、貨幣補償補助費合計693170元;若選擇產權調換,被征收人應安置的房屋建筑面積不低于60.16㎡,與原被征收房屋有效面積相等的部分,被征收人應交房屋產權調換差價款168273元……劉某不服該補償決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裁判結果
安徽省蚌埠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判決駁回劉某的訴訟請求。劉某不服,提起上訴。
在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理過程中,劉某申請對涉案房屋進行重新評估,禹會區政府表示同意。同時,雙方當事人均同意以重新評估的結果作為確定補償數額的依據。二審法院遂依法委托評估機構作出了房地產司法鑒定估價報告,并據此直接對涉案房屋征收補償爭議依法予以裁判,判決禹會區政府向劉某支付房屋補償費、附屬物補償費、停產停業損失費、搬遷費、貨幣補償補助費合計863849.06元。
案例二、劉某訴合肥市瑤海區人民政府行政賠償案
基本案情
2013年4月7日,合肥市瑤海區人民政府(以下簡稱瑤海區政府)作出房屋征收決定,并予以公告。劉某的房屋在征收范圍內。劉某不服該房屋征收決定,提起訴訟。該案審理期間,因軌道交通工程建設需要,瑤海區政府于2014年10月將劉某房屋強制拆除。后生效裁判確認該強制拆除行為違法。2015年6月16日,劉某向瑤海區政府遞交申請,要求其賠償因強制拆除房屋造成的各項損失。瑤海區政府收到申請后,未予答復。2015年11月10日,劉某提起行政賠償訴訟,要求按照9300元/㎡賠償其房屋損失。
裁判結果
安徽省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期間,依瑤海區政府申請,依法委托評估公司對涉案房屋價值進行評估,后評估公司出具情況說明,稱因相關資料不完整,無法出具房地產估價報告。該院于2017年4月作出一審判決,綜合在案證據和劉某的主張,并考慮劉某房屋的拆除時間以及原址新建房屋的銷售價格等因素,酌定房屋賠償價格按9300元/㎡計算。
劉某認為9300元/㎡是2014年10月被拆房屋類似房地產價格,案件拖延至2017年,被拆房屋類似房地產價格大幅上漲,一審判決結果不能保障其居住條件,遂提起上訴。
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經審理,根據劉某被拆房屋的位置、結構、建設年代等實際情況及雙方在訴訟中的主張和提供的證據,結合判決時類似房屋價格,酌定瑤海區政府按14000元/㎡賠償劉某的房屋損失。
案例三、伍某某訴桐城市人民政府行政復議案
基本案情
2016年6月24日,桐城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以下簡稱桐城市城管局)向伍某某下達桐城管停字〔2016〕第004號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通知,認定其在桐城市光明巷11號無規劃許可擅自搭建鋼構,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六十四條的規定,責令其限期改正違法行為并停止建設,補辦規劃許可手續,同時告知其逾期不停止違法行為或不補辦手續的,該局將依法給予行政處罰。伍某某不服,于2016年6月29日向桐城市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桐城市人民政府認為,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通知不是最終行政決定,只是具體行政行為作出前的一項程序,不屬于行政復議范圍。遂于2017年3月3日作出行政復議決定,駁回伍某某的行政復議申請。伍某某不服該復議決定,遂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撤銷桐城市人民政府該行政復議決定,判令桐城市人民政府對其復議申請事項作出實體處理決定。
裁判結果
安慶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認為,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本質上屬于行政命令中的禁令,一經作出便為行政相對人設定了義務,是行政執法過程中的一種獨立的行政行為。如果行政相對人實施的合法行為被行政主體錯誤實施了責令停止的命令,將會導致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因此,為保障行政命令功能的正確行使,應賦予行政相對人法律救濟的途徑。本案中,桐城市城管局作出的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通知,為伍某某這一特定相對人設定了停止建設并限期改正的義務,對伍某某的權利義務產生了實際影響。因此,該通知屬于行政復議范圍,復議機關應對其合法性進行審查。故判決撤銷桐城市人民政府該行政復議決定,責令其于判決生效后的法定期限內對伍某某提出的行政復議申請重新作出復議決定。一審宣判后,雙方當事人均未提起上訴。
案例四、時某、王某等59人訴合肥市規劃局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案
基本案情
2014年10月,應第三人安徽銅冠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銅冠房地產公司)申請,合肥市規劃局向該公司核發“銅冠花園”12號樓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在銅冠花園項目建設過程中,位于銅冠花園項目北側的雍景臺、香水郡等小區業主向相關主管部門投訴該項目建筑遮擋其陽光的問題,并質疑銅冠房地產公司申請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時提交的日照分析報告數據虛假,分析結論不真實。經相關部門協調并進行了日照分析復核后,上述相鄰小區的業主仍不服,共有187人于2017年3月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撤銷合肥市規劃局作出的“銅冠花園”12號樓建設工程規劃許可。
裁判結果
合肥市蜀山區人民法院經審理查明,187名原告中,時某等51人所涉的44套住宅以及王某等8人所涉的商鋪不屬于日照分析的“被遮擋建筑計算范圍”。該院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三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一)被訴的具體行政行為涉及其相鄰權或者公平競爭權的。”關于相鄰權人的范圍,行政訴訟法及相關民事法律規范無具體規定,本案中應對相鄰權人的范圍予以界定。就本案而言,應以被告作出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時應考慮的因素和審核的內容為限,即“被遮擋建筑計算范圍內”的建筑物所有人。根據《合肥市控制性詳細規劃通則(試行)》高層建筑日照分析規則中有關擬建高層建筑的影響范圍和被遮擋建筑的確定標準,本案原告時某等51人所涉的44套住宅戶非日照分析的“被遮擋建筑計算范圍”,另現行國家及地方相關的建筑技術規范未對商鋪提出日照要求及制定標準,未將其納入日照分析范圍,原告王某等8人所涉的商鋪也非日照分析的“被遮擋建筑計算范圍”。故原告時某、王某等59人與被訴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行為無法律上的利害關系,裁定駁回原告時某、王某等59人的起訴。時某、王某等59人提出上訴,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
案例五、曹某某訴淮南市潘集區祁集鎮人民政府變更土地征收補償協議案
基本案情
2013年原告曹某某房屋被征遷,淮南市潘集區祁集鎮人民政府(以下簡稱祁集鎮政府)與其簽訂了征收補償安置協議。該協議認定曹某某戶符合安置條件的人口數為4人,即曹某某及其兒子、媳婦、女兒。祁集鎮政府按照協議約定,以每人每月200元標準向曹某某戶4人一次性支付了18個月過渡費。自2015年2月起,祁集鎮政府則按照每人每月400元標準向曹某某戶4人支付過渡費。2016年2月,祁集鎮政府停止支付曹某某戶過渡費。曹某某向祁集鎮政府反映。同年11月,祁集鎮政府作出答復,認定曹某某戶符合安置條件的人口應為曹某某和其女2人,曹某某兒子夫婦在村內另有房屋,并不在征收范圍內,故不屬于安置補償對象,原協議中認定曹某某戶安置人口4人有誤,該戶實際符合條件的安置人口應為2人。曹某某不服該答復,遂提起訴訟,請求判令祁集鎮政府繼續履行原協議,給付拖欠的過渡費。
裁判結果
淮南市田家庵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系行政協議糾紛。因曹某某被拆除的房屋系其與女兒居住使用,曹某某兒子夫婦另有房屋且不在征收范圍內,故曹某某兒子夫婦不應納入到原告戶征收補償安置人口范圍。被告據此單方變更協議內容,將原協議中曹某某戶補償安置人口4人變更為2人,系對公共利益的維護,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原告要求被告繼續履行協議,給付拖欠的過渡費的理由不能成立。據此,判決駁回原告曹某某的訴訟請求。案件宣判后,各方當事人均未上訴。
案例六、秦某某訴南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工商行政登記案
基本案情
2014年3月,汪某某將秦某某的身份證明等材料交由他人代為辦理公司注冊,秦某某被登記為該公司股東之一。秦某某發現后,要求南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撤銷該登記行為未果,遂提起訴訟,請求撤銷南陵縣市場管理局將其登記為公司股東的工商登記行為。另,秦某某以其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為由向公安機關報案,南陵縣公安局刑事偵查大隊出具證明稱,汪某某利用秦某某等三人身份證復印件并在該三人不在場的情況下通過代理人注冊了公司。注冊時公司申請材料上股東簽名均不是注冊股東本人簽名也不是注冊股東授權簽名。注冊股東沒有實際進行出資、參與經營活動及分紅,該公司的一切行為與注冊股東無關。
裁判結果
安徽省南陵縣人民法院審理認為,根據法律規定,申請公司登記,申請人應當對申請文件、材料的真實性負責。經公安機關前期調查,證明汪某某利用秦某某等三人身份證復印件并在該三人不在場的情況下通過代理人注冊了公司。注冊公司時申請材料上股東簽名不是秦某某本人簽名也不是其授權簽名。在該公司的經營活動中秦某某沒有實際進行出資,沒有參與實際經營活動,也沒有參與分紅,該公司的一切行為與秦某某無關。在后期公司股東變更登記時,汪某某又冒用秦某某的簽名辦理了變更登記。汪某某應對提供虛假材料進行公司登記注冊行為負相應的法律責任。南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作為主管公司登記注冊的行政機關,對因申請人隱瞞有關情況或者提供虛假材料導致登記錯誤的,可以在訴訟中依法予以更正,拒不更正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判決撤銷登記行為。遂判決撤銷南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2014年3月13日在某公司設立登記中將秦某某登記為股東的行為。
南陵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安徽省蕪湖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案例七、鄭某某訴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六安監管分局不履行法定職責案
基本案情
2013年12月4日、25日,鄭某某身份證被他人在舒城農商行和金寨縣農商行分別辦理了銀行卡和個人結算賬戶并開通網銀。鄭某某向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六安監管分局(以下簡稱六安銀監分局)、中國人民銀行六安市中心支行等部門反映,要求對違規辦理業務的銀行領導和經辦人進行查處。六安銀監分局在收到鄭某某反映后,分別向兩家銀行發出了《監管意見書》。舒城農商行和金寨農商行在收到監管意見后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了罰款、通報批評,將整改情況向六安銀監分局進行了報告。六安銀監分局將相關處理情況向鄭某某進行書面告知。鄭某某認為六安銀監分局沒有依法處理,遂向法院提起訴訟。
裁判結果
六安市裕安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公民向行政機關投訴、舉報是維護自身權益參與行政管理的重要方法,對推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有積極作用。鄭某某認為六安銀監分局沒有依法辦事,要求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對銀行及管理人員、責任人進行處理,但相關法律法規中沒有賦予公民個人要求行政機關如何對第三人進行處罰的權利,六安銀監分局的監管處理行為與鄭某某利益沒有直接的利害關系,故裁定駁回鄭某某的起訴。
鄭某某不服一審裁定,提起上訴。六安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
案例八、孟某某訴蚌埠市蚌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不履行法定職責案
基本案情
2017年1月6日,孟某某在蚌埠市粵港茶餐廳購買了“花旗參燉烏雞、蟲草花石斛燉老雞”兩道菜。事后,孟某某認為粵港茶餐廳出售的該兩道菜品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向蚌埠市食品藥品投訴舉報中心舉報,要求進行處理。同年1月16日,蚌埠市食品藥品投訴舉報中心將孟某某的投訴舉報材料轉交蚌埠市蚌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蚌山區市場監管局)處理。蚌山區市場監管局接到轉交材料后,對此事進行了調查。2017年3月16日,蚌山區市場監管局向孟某某送達了行政處理結果告知書,告知的主要內容為:粵港茶餐廳經營的花旗參烏雞湯未進入藥用渠道,也未宣傳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相關內容,未構成違法行為。孟某某認為該答復未完全履行法定職責,要求確認蚌山區市場監管局未履行法定職責的行為違法并判令其在法定期限內履行職責。
裁判結果
蚌埠市蚌山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蚌山區市場監管局接到孟某某的舉報投訴后,依法進行了調查核實。因粵港茶餐廳把花旗參、石斛作為食材,在菜單中未宣傳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等相關內容,蚌山區市場監管局認定其不構成違法行為,并將該處理結果告知孟某某,已經依法履行了法定職責。判決駁回孟某某的訴訟請求。
孟某某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蚌埠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案例九、嚴某訴馬鞍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傷認定案
基本案情
嚴某系馬鋼集團康泰置地發展有限公司門衛。2016年9月17日18時許,金某和其妻子印某駕駛汽車行駛至嚴某值班的門口時,嚴某以其未繳納停車費為由拒絕放行,雙方發生爭吵。印某將嚴某的茶杯摔碎,嚴某遂持一根鏈條鎖砸印某的肩部,金某見狀遂上前用拳頭擊打嚴某面部,導致嚴某鼻部受傷。2016年11月25日,馬鋼集團康泰置地發展有限公司作為嚴某的用人單位向馬鞍山市人社局申請工傷認定。2017年4月28日,馬鞍山市人社局認定嚴某在工作過程中與他人發生爭吵,雖然起因于工作,但其所受傷害系因先攻擊對方而招致。性質上不屬于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傷害,因而不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三)項的規定,決定不予認定為工傷。嚴某不服,遂提起訴訟。
裁判結果
安徽省馬鞍山市花山區人民法院審理認為,《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三)項規定,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該規定的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是指他人因不服從職工履行其工作職責的管理行為而施加暴力對職工造成的傷害,該暴力傷害與履行工作職責應具有直接因果關系。本案傷害事件發生過程中,印某將嚴某的茶杯摔碎,尚未觸及人身傷害,此時嚴某持鏈條鎖砸印某的行為已經超越履行正常職責或維護單位利益的目的。履行職責發生爭議時,勞動者應以恢復正常履行工作職責狀態為目的,并以適度的方法和手段達到該目的,行為不應超過合理、必要的限度,否則勞動者的嚴重不當行為會阻卻履行工作職責與受到暴力傷害之間的因果關系,導致其不被認定為履行工作職責。因此,本案嚴某受傷雖在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內,但其受傷與其履行工作職責之間并不具有直接的因果關系,馬鞍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認定其受傷的情形不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三)項之規定,對嚴某作出不予認定工傷的決定,事實認定清楚,證據充分,適用法律正確,判決駁回嚴某的訴訟請求。
案例十、渦陽縣人民檢察院訴渦陽縣國土資源局不履行法定職責案
基本案情
2013年10月21日,渦陽縣國土資源局工作人員在巡查中發現渦陽縣正大公司未經批準非法占地。2013年11月6日,渦陽縣國土資源局對正大公司作出責令退還非法占有的4195.02平方米土地、限15日內拆除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2432平方米建筑物和其他設施、恢復土地原狀并處罰款125850.6元的行政處罰。處罰決定作出后,渦陽縣國土資源局進行了催告,并向有關部門進行了報告、告知、函告,卻未進一步采取其他積極有效的監管措施,致使違法行為仍然持續。
2015年9月18日,渦陽縣檢察院向渦陽縣國土資源局發出檢察建議。該局函復稱,已向渦陽縣政府書面報告和向高公鎮政府發出告知函,并已約談違法用地單位負責人。2016年5月12日,渦陽縣檢察院再次向渦陽縣國資局發出檢察建議。渦陽縣國土資源局復函稱,擬局部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將案涉基本農田調整為允許建設區,補辦用地手續。2017年9月25日,渦陽縣檢察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要求確認渦陽縣國土資源局未依法履行職責違法,并判令其依法繼續履行監管職責,消除正大公司違法用地狀態。
裁判結果
渦陽縣人民法院審理認為,正大公司的違法占地行為始于2013年10月,渦陽縣國土資源局雖然在2013年11月對其違法行為作出行政處罰,但在違法行為人未完全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情況下,沒有窮盡執法手段,導致正大公司違法占地從2013年10月到2017年9月一直處于持續狀態。渦陽縣國土資源局辯稱其在接到檢察建議后,又采取了包括報告、告知等在內的措施積極履職,但不能否定其怠于履行法定職責的違法事實存在,判決確認渦陽縣國土資源局對渦陽縣正大公司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后,未依法履行后續監督、管理法定職責的行為違法;責令渦陽縣國資局依法繼續履行監督、管理的法定職責。宣判后,雙方均未上訴。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