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018年8月24日至25日,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宗教藝術研究中心、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主辦的“中國目連戲展演”在北京恭王府大戲樓舉行,安徽祁門馬山目連戲劇團應邀參加演出。
此次演出匯集了安徽目連戲、浙江紹劇、新昌調腔、泉州提線木偶戲、福建莆仙戲、四川川劇、湖南祁劇、江西弋陽腔等8個劇種,串演了目連戲的12個出目,集中展示了各地目連戲的藝術個性和獨特神韻,是一次目連戲多聲腔多劇種的集萃展演。
“中國目連戲展演”圓滿落幕
安徽祁門馬山目連戲劇團是本次展演中唯一受邀參演的民間目連戲班,演出的劇目為《上壽》。他們以明亮高亢的唱腔和本色質樸的表演,再現了傅羅卜新春佳節設酒宴為父母賀壽,祈愿椿萱并茂、百福駢臻的景象,馬山目連戲原生態的表演得到在場觀眾們的一致好評。
《上壽》劇照之一
《上壽》劇照之二
“中國目連戲展演”現場
25日上午舉行了“中國目連戲的保護與傳承”研討會,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文化部門領導、新聞媒體代表、參演院團負責人共50多人出席了會議。
安徽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王夔受邀擔任此次展演活動的學術支持,他推薦祁門縣馬山目連戲劇團代表安徽參加演出,并在研討會上詳細介紹了馬山目連戲的源流沿革、藝術形態和文化意涵。
與會專家學者充分肯定了這次展演對中國目連戲傳承、保護的意義,介紹了各地目連戲保護及傳承工作的思路與經驗,并就目連戲保護傳承的內容及路徑交換了意見和看法。同時,與會專家對馬山目連戲劇團農民演員的堅守和執著給予充分肯定和贊譽。
“中國目連戲的保護與傳承”研討會現場
徽州目連戲于2006年被列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被稱為“百戲之祖”、“中國戲曲活化石”,它“以善為根本,孝為核心”,兼具中國古代儒、釋、道三教之精義,是研究我國古代社會、宗教、民俗和戲劇史、通俗文學史以及戲曲表演藝術的珍貴資料。祁門縣是《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的作者鄭之珍的故鄉,也是安徽目連戲最盛行的區域之一,目前仍活躍著三個目連戲劇團,常年受邀到全國各地和海外演出,影響日益擴大。
馬山目連戲劇團在第五屆烏鎮戲劇節上演出《劫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