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跨越85年歲月 花其蘭烈士后人將家鄉水土敬放先烈墓前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三爺爺,侄孫們來看您了,把老家的土和水也帶來了。”昨天,通過新安晚報、今日頭條等聯合發起的“尋找革命烈士后人”活動找到親人花其蘭安葬地的花少東、花放兩兄弟,在本報記者的陪同下,來到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的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祭奠了花其蘭烈士。

昨天,花少東、花放在四川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祭奠三爺爺花其蘭烈士。

昨天,花少東、花放在四川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祭奠三爺爺花其蘭烈士。

本報幫他們找到先烈安葬地

位于四川省通江縣的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始建于1934 年,長眠著 25048 名紅軍烈士,是全國規模最大的紅軍烈士陵園。當年,紅四方面軍從大別山區的鄂豫皖蘇區,千里迢迢來到四川通江縣等地,創建了川陜蘇區。在對抗當地軍閥的多路圍攻中,很多紅軍戰士英勇犧牲。

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里有無名烈士 17225 位,還有200 多名有姓名的其他省市籍貫烈士,其中也包括 30 名從我省六安地區走出去的先烈。長期以來,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這些外地烈士的親人很難找到。為此,新安晚報與今日頭條、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等一起,發起了“尋找革命烈士后人”活動,并成功地找到了花其蘭、羅宗盈、漆先玉、漆德武等皖籍烈士的后人。

在得知花其蘭葬在通江縣后,花其蘭的后人也聯系了本報,激動地表示家人已經尋找了幾十年,現在知道花其蘭的安葬地,希望帶著家鄉的水和土前去祭奠。7 月 28 日,本報記者與花其蘭的兩位侄孫花少東、花放等一起,從合肥趕往四川。

將家鄉的水土敬放先烈墓前

乘坐了兩個多小時的飛機和整整7個小時的大巴后,花少東和花放抵達了建于大山深處的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

7 月 29 日,青峰無言,蒼山靜穆。兩兄弟冒著突然下起的大雨,來到了花其蘭烈士墓前。在敬獻了鮮花和花籃后,他們小心翼翼地從背包里拿出了一瓶水和一包土,“這是家里人讓我們帶過來的,讓三爺爺感受一下故鄉的水土,以告慰他在天之靈。”

兩兄弟將水土混在一起,敬放在花其蘭烈士的墓前,并從墓旁拿了一些泥土裝進包里。“我們 帶點泥土回去 ,放在三爺爺的母親——我太奶奶墓,讓他們母子‘團聚’。”花少東告訴記 者 ,1934 年花其蘭在四川犧牲 ,家里人得知消息后就開始尋找他的安葬地 ,但一直找不到,“很感謝你們組織的這次活動 ,讓我們全家人實現了幾十年來的心愿。”

花放告訴記者,本來父親也想來,但由于身體不好不能長途奔波,“我們現在知道了三爺爺的安葬地,以后還會來的。”花少東也告訴記者,他的兩個哥哥本來也打算來,但最近走不開,“可能在下半年或者明年清明,他們會過來。”

昨天,花其蘭烈士后人(右一、右二)在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參加集體祭奠。

昨天,花其蘭烈士后人(右一、右二)在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 園參加集體祭奠。

烈士“尋親”故事感動眾人

昨天,記者與花少東、花放等一同參觀了陵園旁邊的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紀念館,看到了其他一些安徽籍烈士的名字和故事。“桂紹忠少將也是我們那邊的人。”兩兄弟認真地看著先烈們的遺物,聽著講解員講述那段烽火歷史,“我們會將烈士們的故事帶回去,講給年輕人聽,讓他們緬懷革命先烈,傳承他們的革命精神。”

記者從紀念館了解到,早在2011年,這里就發生了一段跨越80年安徽父子“相認”的感人故事。當時,83 歲高齡的吳方宜和幾位親人分別從北京、山東、安徽等地趕到通江。吳方宜來到陵園,抱著吳展烈士的墓碑,生平第一次叫出了“父親”兩個字。

原來,1933 年,年僅33歲的吳展在通江犧牲 ,當時吳方宜才5歲。50年后的1983年,吳方宜的母親、吳展的妻子彭鏡秋收到了一張烈士證書。然而,她一直不清楚吳展犧牲在哪里,安葬在什么地方。

一直到2010年,吳展的外孫女偶然在網上看到一組關于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的照片,從中發現一塊墓碑刻有“吳展烈士之墓”,才終于讓這對父子在分離近 80 年后“相會”了。

紀念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時,吳展的后人同樣將家鄉的一包泥土敬放在墓前,以表達家人的哀思。

本報等發起成立媒體志愿服務團

為了幫助全國更多烈士陵園的烈士尋找后人,7月29日,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廣播電視部、中國軍視網與“今日頭條”還聯合啟動了“紅色血脈——尋找革命烈士后人”公益計劃,依托“今日頭條”的“頭條尋人”平臺,為與后人“失散”的革命烈士尋找后人。為了擴大尋訪信息的覆蓋半徑和輻射人群,“今日頭條”聯合新安晚報等 17 個國內主流媒體,發起成立了首批“尋找烈士后人媒體志愿服務團”,將就革命烈士資料梳理、尋親信息發布、信息比對核實等環節進行深度合作。

在當天的活動上,新安晚報副總編輯曹海峰在代表媒體發言時說,媒體志愿服務團會將主流媒體的傳播影響力,與“今日頭條”的技術優勢與用戶基礎相結合,實現為革命烈士尋親的效果最大化。同時,媒體也將推進對革命英雄事跡和革命精神的傳播與弘揚,實現“革命傳統教育”的效果最大化。

根據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整理,30 名安徽籍烈士來自于我省 4 個地方,其中來自原六安縣的有18名、霍山縣的有1名、金寨縣的有7名、霍邱縣的有4名。如果讀者認識這些安徽籍先烈或其親屬、戰友,請撥打新安晚報熱線電話962000告訴我們。

馬悅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項磊 攝影報道

注:尚未找到后人的皖籍烈士名單

周厚福 趙箴吾 苗宗元 蘇福金 趙湛如 羅禮銀 李元賓 林英安 王志凱 傅成德 傅紹瑞 馮元義 馮元洪 王祖營 胡祝三 葉德恩 劉子才 袁成漢 夏學清 羅開書 揚光華 殷秀山 王大法 汪國祥 陳春奇

—— 本文由大皖新聞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城市| 塔城市| 呼伦贝尔市| 新安县| 通渭县| 大冶市| 个旧市| 华坪县| 彩票| 乌什县| 浠水县| 开封市| 武清区| 武宁县| 藁城市| 鹿泉市| 鱼台县| 微山县| 乌苏市| 美姑县| 天镇县| 衡东县| 广南县| 和硕县| 梅河口市| 沂南县| 错那县| 玉溪市| 玛沁县| 长武县| 武威市| 永顺县| 遵义县| 嵊州市| 泰来县| 天全县| 武邑县| 读书| 贺州市| 神木县| 沁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