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黃女士家住省城貴池路江南書苑小區某棟的5樓,從2011年春天開始,黃女士家的廚房陽臺外,幾乎每年都有可愛的鳥類筑巢孵化小鳥。今年 5 月 15 日,一對不知名的黑色鳥爸鳥媽飛來下蛋,經過一個多月的孵化和喂養,6 月 19 日,鳥爸鳥媽帶著 4 只長大的小雛鳥飛走了。這令黃女士有點不舍,但她相信,小鳥們明年還會回來。
小黑鳥產下5個鳥蛋。
鳥蛋孵化出的小雛鳥。
窗外年年都有鳥筑巢
6 月 20 日下午,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來到黃女士家看到,在廚房陽臺外的欄桿上,放著一個水果筐,里面有一只碗口大的鳥窩。水果筐是黃女士2010冬天放置的,“當時只是想放一些菜在外面保鮮。”
2011年 7 月,黃女士驚奇地發現,竟然有一對斑鳩在水果筐內銜草筑巢,孵化小鳥。黃女士說,從這一年到2015年,每年的春夏季節都會有斑鳩到她家的廚房窗外筑巢孵化小鳥。剛開始黃女士發現小鳥時,還曾用塑料盒裝水和小米放在旁邊,“但是發現小鳥不吃,所以就沒再管了。”
2012 年 4 月份開始,黃女士開始在網絡空間中,細心記錄窗外的這些可愛小鳥們,并在小鳥沒來之前,清理鳥窩,并墊上塑料袋等物件,讓小鳥還有個舒適的生活環境。
陌生小鳥產下一窩蛋
黃女士告訴記者,斑鳩在水果筐內下蛋的次數相對多些。不過從 2016 年 4 開始,有一對陌生的鳥爸鳥媽飛來,在水果筐內筑巢下蛋孵化雛鳥。“新來的鳥爸、鳥媽全身黑色,嘴巴部位有一點黃色。”黃女士告訴記者,這對小黑鳥對人很警惕,人一靠近就會飛走,而鳥爸平時只站在欄桿上,不進窩。
小黑鳥第一年(2016 年)下了一堆蛋,但一只小鳥都沒孵出來;2017 年,它們沒有飛來;但在今年 5 月 15 日,這對小黑鳥,又出現了,還在水果筐內下了 5 個蛋,并成功孵化出4 只小鳥。6 月 16 日~18 日,四只小年先后展翅起飛。第二天,它們跟著鳥爸鳥媽便不知去向。“鳥兒翅膀硬了,全飛走了。”這令黃女士有點不舍。
小黑鳥是常見的烏鶇
采訪中,黃女士表示希望能知曉這種小黑鳥的名稱和生活習性。為此,記者昨天聯系上了安徽省珍稀鳥類保護工作者聯合會副會長虞磊,并將小雛鳥的圖片發給他看,他辨認后介紹,這種鳥名叫烏鶇,是一種黑色的中型鳥,經常被誤認為是烏鴉。“烏鶇體型比烏鴉小很多,黃嘴與烏鴉的黑嘴也有很大的區別。最關鍵的是它擅長鳴叫,特別是在春天,烏鶇的歌聲甚至勝過畫眉、百靈等名鳥。”
虞磊告訴記者:烏鶇是合肥市最常見的十種鳥之一,合肥俗稱百舌鳥、黑雀、黑鳥,吃蚯蚓,屬于有益、有重要經濟價值,有科學研究價值的“三有”動物,每年可以繁殖兩窩,每窩5~7個蛋。作為一種留鳥,烏鶇喜棲息和活動在有高大喬木的空曠林地中,而在城市里,周圍沒有高大的喬木,烏鶇找到例如居民家窗外等合適的位置,也會做窩產卵。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許佳(圖片由黃女士提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