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從1993年到2018年,我們積跬步而至千里,深蘊人文關懷,抒寫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新聞作品,傳達溫暖人心的時代強音。
25年,我們一直在溫暖中共同走過。“賣菜叔”姚啟筆耕30萬字日記、快遞小哥“亮”出安徽骨氣、“最美母親”40年如一日照顧癱瘓病兒……我們關注平凡人物,詮釋善良,凸顯人性溫暖;推出系列義賣活動,舉辦助學行動、成立新安愛心超市、獻血團……我們聚焦弱勢群體,凝聚愛心,展現人間溫情。
抒寫真情,傳遞感動
25年,一份報紙,溫暖你我。作為安徽第一報,我們始終為百姓代言,將“親切”進行到底。一段段或雋永樸實或激揚豪邁的文字,一張張或蒼老或年輕的臉龐,一次又一次觸動每一位讀者的心靈。
在上海打工的快遞小哥秦小亮去銀行存錢時,現金被風吹散遭眾人撿拾。很多人給他捐錢,他卻捐出全部愛心款。我們直擊他“亮”出安徽骨氣。
90多歲的“最美母親”許張氏40如一日照顧生病癱瘓在床的兒子。她步履顫顫巍巍,卻每天給兒子喂飯、喂藥、洗澡、端便盆。我們記錄這份背如弓愛如山的母子深情。
“信義兄妹”張仁強在合肥揀破爛,妹妹張仁秀在家養豬,兩人不畏艱辛替亡兄償還百萬債務。我們弘揚“誠信比天高”的信念。
年近80歲的太和縣原政法委副書記苗為民,在生命的盡頭捐器官作最后一筆黨費。我們見證一名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
天長市教師朱長海全情投入工作而無怨無悔,在危難之時舍生取義挽回了學生的生命。我們講述一位青年教師的大愛人生。
還有火海救人的大義農婦羅臘英、自強不息的孝心少年袁德旗、堅忍不拔的齊云山女挑夫汪美紅……我們跋涉江淮大地,挖掘一個個散發人性光輝的平凡人物,講述一個個動人心扉的真情故事。他們用生命之光彰顯了人間大愛,展現了人性大美,溫暖安徽,感動中國。
今年我省上榜“中國好人”總數,已經連續9年居全國第一,其中不乏我們見著筆端的人物。25年里,我們始終用真誠的心和深沉的愛追尋真善美。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做社會責任的守望者,向社會傳遞溫暖與感動,為時代前行匯聚起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扶弱助困,匯聚愛心
“為老百姓辦,給老百姓看”是我們辦報宗旨,也是始終秉持的理念。25年,我們牢記社會責任,用腳步丈量民情,關心民生疾苦,用心解決民憂,凝聚社會大愛。
義賣懷遠大白菜、義賣碭山梨、義賣大圩青菜、義賣長豐蘿卜、給“晚茬草莓”找出路、幫瓜農賣西瓜……數不清,我們開展了多少次義賣,不僅為讀者們提供新鮮地道的蔬果,更幫助當地農民打開了銷路。“愛心瓜”“愛心菜”中蘊含的溫情,在以后的歲月里散發著余韻。因為義賣還會開展,溫暖還將繼續。
25年里,我們扶弱助困,為民眾鼓與呼,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們的身影。2006年“六一”兒童節前夕,我們將報道視角對準留守兒童群體。據統計,當時,父母一方或者雙方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在我省共有400萬人。在缺少父母關愛的情況下,這些孩子尤其需要社會的關注和關愛。我們用了6個版,對部分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情況進行了報道。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由此受到社會廣泛關注,也引起了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留守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和明天。關注他們,就是關注國家的明天。
2015年,合肥最老的舊書店老板朱傳國身患癌癥,面臨困境。一家舊書店是一個文化地標,總會牽動一座城市的內在情懷。我們講述老朱對于知識和文化的熱愛和堅守引起全城關注,央視《新聞聯播》還專門進行報道。最終老朱寫下的四本“收書筆記”集結成《最后的舊書店》出版。老朱走了,卻留下永遠的書香。
我們在給讀者奉獻了一道道新聞大餐的同時,也和讀者、市民已經融為一體,和江淮大地也“走向融合”,催發更多向上向善的力量。
中秋節是合家團聚的時刻,但有一些老人因為各自不同的人生,不得不獨守空巢。我們組織市民陪空巢老人拉拉呱,給他們送去溫暖。
重九登高賞秋意,歡聲笑語滿蜀山。每年“新安重陽登高節”,我們更像是一場老友聚會。在陪伴老年讀者朋友們度過一個幸福快樂的重陽節時,我們互道安好、祝福安康。
春節臨近,大街小巷彌漫喜慶氣息,我們卻把目光投向貧困人群,說出“新年心愿”,匯聚點滴愛心,溫暖需要幫助的人。
每一項活動,都彰顯了我們對社會的責任、對讀者的深情。每一項活動都贏得讀者們的廣泛關注和贊譽,因為我們心中有愛,筆下有情,處處書寫溫暖。
踐行公益,溫暖有力
每天,我們懷抱家國情懷和新聞理想奔走在新聞路上,記錄社會冷暖,也寫出了責任擔當。我們把觸角延伸至社會公益,點燃更多人的能量,匯聚成愛的海洋。
1998年,一場“春蕾行動”震撼江淮大地。持續15年,募集資金1億多元,捐建春蕾學校27所。我們聯合安徽省婦聯策劃的“春蕾行動”幫助全省14萬多名貧困女童完成學業,改善生活條件。隨后,我們推出的系列公益活動,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春蕾熱”,使“春蕾”女童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春蕾行動”也成為本報最富愛心的社會公益活動之一。
1999年1月18日,我們在頭版刊登《母親的淚震撼副教授的心》,由此引發了轟動全國的“燭光行動”。當年3月28日下午,首屆“燭光行動”公益活動在安徽省體育場隆重舉行,央視“國嘴明星足球隊”陣容豪華,羅京、崔永元、方宏進、朱軍、亞寧、韓喬生、黃健翔、程前、張越、張政、畢福劍、鞠萍等名嘴或披掛上陣或在場邊吶喊助威。這場比賽募集的款項后來悉數捐給下崗職工家庭和貧困大學生,“燭光行動”成為我省公益活動的經典。
2007年10月,我們成立“新安義工團”,“招工”各路富有愛心的生活能手為居民提供水電維修、網絡維護、教育咨詢、心理咨詢、法律咨詢等多種服務,幫市民解決力所能及的生活小煩惱。
2012年4月,我們成立“新安愛心超市”,為需求者和愛心人士之間搭起了一個平臺。為殘障兒童募集兒童圖書、給留守兒童送去玩具、暑假免費為孩子們進行“義務家教”、前往六安給山里孩子帶去書籍和衣物、將募集的衣物送給敬老院里的老人們……如今“新安愛心超市”得到了越來越多社區站點和市民的認可和支持,成為本報公益行動的閃亮招牌。
金寨縣的貧困孩子們領到“新安愛心超市”捐贈的圖書后很開心。
2012年8月,我們成立了“新安獻血互助團”救急救危。幫助因病急需B 型血小板的潁上小伙葉奇,為巢湖白血病大學生李定榮獻血,與多個白血病患兒結對……至今“新安獻血互助團”已幫助上百人解決了燃眉之急。
只要有愛,感動常在。自2006年以來,我們與安徽省福彩中心攜手舉辦“讓我們的愛伴你回家”活動,我們十多年如一日為貧困學生發放愛心路費,已經助力數千名寒門學子翻山越嶺,回到夢想出發的地方。
2008年夏天,新安利群陽光助學行動正式起航。10年來,我們一路同行、愛心相約,始終不忘初心,讓愛的陽光在江淮大地綻放光芒,照亮千余名寒門學子的前程。
有夢想就有希望,有信念就有力量。一項項公益活動謳歌時代精神,弘揚愛心善舉;一篇篇溫暖報道寫出社會擔當,傳遞人間真情。我們將一如既往,守望時代,不懈追尋光榮與夢想。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鐘虹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