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汶川地震發生后,根據當時衛生部的統一安排,從2008 年5 月24 日開始,我省三家醫院共收治了103 名震區傷員。當年,在震中汶川映秀鎮受重傷的付尚兵,在安徽省立醫院住了兩個多月。如今,已返鄉十年的他回憶起在合肥的時光,倍加感恩。
受傷后赴皖接受治療
汶川地震發生時,20 歲的付尚兵正在映秀鎮工作。
如今在單位工作的付尚兵。
“同事后來告訴我的,說工作的二樓倒塌下來,砸中了我的雙腿,我就昏過去了。”付尚兵說,醒來時,他已經被送到了治療點,三天后又被送到了四川省人民醫院。然而不斷涌入的傷員,讓醫院的病床非常緊張。
5 月25 日,付尚兵接到通知,他將與另外一百余名震區傷員分乘三架包機,前往安徽接受治療。
據公開資料顯示,這批傷員來自四川都江堰、綿竹、阿壩、彭州、理縣、汶川等多個地區。傷員中,年紀最大的八十二歲,最小的九歲,基本上都是骨折和做了截肢手術的傷員。他們分別在安徽省立醫院、安醫大一附院、合肥市一院接受治療。
付尚兵說,自己當時兩條腿,一條骨裂,一條脛骨粉碎性骨折,右手掌骨骨折,傷勢嚴重,在母親的陪同下來到了安徽合肥。18 樓是付尚兵至今難忘的一個數字,那是他在省立醫院住院的樓層,在那里他度過了兩個多月的難忘時光。
第二年就恢復了行走
“其實剛來的時候,精神壓力還是比較大的,畢竟還很年輕,就覺得自己以后瘸了,所以狀態也不好。”付尚兵回憶,醫院里不論是專家還是護理人員,都經常過來開導他,告訴他愈合的情況,對病情做出解釋。漸漸付尚兵的狀態也好了起來。付尚兵說,剛到安徽的時候,怕濃油赤醬的安徽菜不合他們的口味,醫院還專門請了一位四川的大廚,為他們這些病人做飯。在此期間,擔心長期陪護的家屬們太辛苦,醫院還組織病人家屬在合肥轉了轉,付尚兵的母親也參與了活動,回來后,她把自己的點滴見聞說給兒子聽……這些貼心的安排都讓付尚兵很是感動。
經過兩個多月的治療,付尚兵回到四川老家的骨科醫院接受康復訓練。“2009 年初,我就能正常走路了。”付尚兵說,自己的傷勢恢復得非常快。
2009 年02 月21 日,四川震區傷員中的最后一人離開合肥,眾多熱心市民前去送行。“感謝合肥同胞,是你們,讓我原本萬念俱灰的心重獲生機,是你們,給了我第二次生命。”當年這位災區傷員所說的話,也是付尚兵的心聲。
與合肥市民保持聯絡
付尚兵回憶,剛回去的那兩年,安徽這邊的醫院還一直打電話關注他的病情,后來因為自己換了號碼,就漸漸失去了聯絡。不過,付尚兵還一直跟一些當時來醫院幫助和看望他們的志愿者以及市民們保持著聯系。
“在我們住院的時間里,有三位熱心的合肥市民來看望過我好幾次,我都喊她們姐姐。”付尚兵說,這些年來,每到逢年過節,他們都會彼此問候對方。
來到安徽沒多久,就是“六一”兒童節了,合肥一所小學的孩子們也來病房看望他。“他們是非常可愛的孩子,一直在跟我說,希望哥哥快點好起來。”付尚兵說,孩子們還帶來了很多千紙鶴。在他離開安徽之前,他還特意帶了一部分回鄉保留。
付尚兵坦言,在醫院里他一直坐著輪椅,沒有機會出去看看,從18 樓的病房望下去,便是他對合肥的所有記憶。然而合肥這十年的變化,他一直也在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如今從電視上看到,合肥的發展特別快,有很多重要的活動都在那里舉辦。”
婚后想再來安徽看看
“我目前在都江堰市區工作,離當年的震中映秀鎮很近,但是我很少回去。”付尚兵說,災難對于每一個經歷過的人來說,都是心中一塊難以抹平的傷疤。
災區重建后,付尚兵的父母在老家種了很多蘋果樹和櫻桃樹過生活;弟弟如今也大學畢業了,正在找工作,生活都在一點點地好起來。只是每當付尚兵回到老家,想下地給父母幫幫忙時,他就會發現那些重體力活兒他已經做不了了,心里多少還是有些內疚。如今,付尚兵依然在原單位都汶高速上做視頻監控工作,關注著高速的車流量。今年,有很多來自安徽的援建力量和為汶川地震做出貢獻的人將受邀回震區看看,付尚兵得知后說,“其實他們到災區,都會通過我監控的都汶高速,我想我會看到他們吧。”
今年30 歲的付尚兵尚未結婚,而此前因為工作沒有連續的假期,也很少有機會再來安徽,他說,“就想著結婚的時候,帶著愛人來安徽看看,跟她說說以前在這里待過的日子。”
朱偉華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 陳牧(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