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亳州博物館:文字畫像磚帶你回曹魏(圖)

以奔馬畫像為代表的磚展區1

以奔馬畫像為代表的磚展區

1

文字磚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亳州歷史悠久,從大汶口文化早期的后鐵營遺址算起,距今已有6000 到6500 年的歷史;自商湯都亳,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也已有三千多年,可以說文化底蘊十分深厚。其中,又以曹操宗族墓群為中心的漢魏文化最為突出。而亳州市博物館館藏的曹操宗族墓群出土文字磚和畫像磚,是漢魏文化的真實再現。

“謁湯都”字磚:商湯都亳的佐證 

3月7日下午,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慕名來到了亳州市博物館,盡管是陰雨天氣,但仍有不少游客在館內游覽。“我們館藏的國家一、二、三級珍貴文物有一千余件(套),比如春秋晚期蜻蜓眼玻璃珠、銀縷玉衣、戰國范印等等。但是,我今天要給你介紹的是曹操宗族墓群出土的東漢時期文字磚和畫像磚,約有600塊,是我們的主要藏品。”亳州市博物館館長吳磊直接把記者帶到了商湯都亳廳。 

在商湯都亳廳,一塊青灰色的長方形紋形磚陳列在走道中間,位置顯眼,幾名游客正在圍觀。“我要帶你看的就是這塊磚,也是這個展廳唯一的一塊。”在吳磊的指引下,記者看到磚面上的三個字,“這三個字是‘謁湯都’,磚體長24.2厘米,寬12.5厘米,厚4.7厘米。”放在一旁的譯文牌顯示:“謁湯都”磚出土于曹操家族墓群一號墓,三字陰刻在磚的側面,文字從左到右橫寫,可見寫法并非現代才有。字體為狂草,運筆精湛。這塊磚記載了漢代皇家拜謁湯都的事件,證明了商湯都亳的事實。 

“據魏文帝曹丕敕令大臣編撰的類書《皇覽》記載,西漢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漢哀帝劉欣遣大司空御史長卿謁湯陵。因此,‘謁湯都’文字磚,不但記載了漢代皇家拜謁湯都的大概時間,還具備著重要的文獻價值。” 

“奔馬”畫像磚:漢代駿馬氣韻猶存 

記者隨后來到漢魏風骨廳,近百塊磚壁掛在一堵墻面上,令記者大開眼界。“這邊總計陳列92塊磚,包括91塊文字磚和1塊畫像磚。尤以這塊東漢時期的畫像磚最為珍貴。”展廳解說員介紹,畫像磚長23厘米,寬18.5厘米,厚6.5厘米,雖然磚體在出土之前就已經破損,但是畫像幸運地保存下來。 

記者看到,這塊磚的背面磨光,橫向放置,陰刻一匹正在奔跑的駿馬。“你看這圖中,馬作飛奔狀,展現天馬行空的迅捷。右前蹄略微抬起,左前蹄緊扣地面,后腿正在用力,呈現出已經奔跑而尚未完全躍起的動作瞬息;馬頭部昂起,眼珠凸出,鼻孔擴張,嘴唇下垂,像是正在發出嘶鳴之聲;頸項筋肉緊繃,仿佛在調動全身的氣力,形成了極具張力的弧度;貼地的后蹄富于彈性,積蓄著一蹬即騰的爆發猛勢。”對此磚頗有研究的吳磊向記者解讀。 

“此馬和甘肅武威出土的東漢著名銅馬‘馬踏飛燕’雕塑如出一轍。作者運用了簡樸的工具,自然流暢地刻繪出一匹氣韻生動、風格雄健的漢代駿馬。這種刻繪形式在繼承傳統立體寫實的基礎上,又增添了曲蹄騰空、勇躍向前的想象空間,再現了大漢王朝拓展疆土、興旺蓬勃的昌盛之貌,是典型的漢代繪畫技法。”吳磊說。 

據吳磊介紹,“奔馬”磚繪畫直接、質樸,沒有任何雕琢的線條,具有高度的寫實性和再現性,不僅為了解漢代繪畫的發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又對當代馬的繪畫藝術有著巨大的參考意義和學術價值,值得現代藝術家們詳加揣摩。 

數百塊文字磚書寫漢代人生百態 

據介紹,在展廳陳列的近百塊文字磚中,均出自曹操家族墓群,是用發簪之類的細棒物作筆,隨意在磚坯上刻出文字,均為陰文。刻字者有負責建墓的小吏,服勞役的官吏(刑徒)和農民等。字磚內容有表達相思之苦的“頃不相見”“頃不想念”等,也有訴說怨忿的“當奈何”“蒼天乃死”“為將奈何吾真愁惶”等,刻盡了人生百態。 

有些字磚有相關時間、地名、稱謂、事件等方面的刻辭,為史料研究提供了佐證。如67號磚有“延熹七年……元月”的刻辭,表明該墓準備磚料的時間是在東漢延熹七年。4號磚刻有“為曹侯作壁”,則表明墓主的身份是曹侯。“每一塊磚,都有它的價值和故事,我們逐一進行了研究。”吳磊說。 

除了展覽的近百塊文字磚和畫磚,博物館的庫房里還有約500塊文字磚。對于這些磚的具體來歷,在博物館陳列部已工作了24年的楊玲芝娓娓道來:“1972年的春天,曹操公園區域(魏武大道兩側)還是一片農田,當地村民在田間勞作時發現墓室部分露了出來,墓表面還有小洞,隨即向當時的亳縣博物館報告。博物館領導隨即帶領專業技術人員去試掘。1973年夏天,正式挖掘,時間長達三個月。出土的文物有玉器、青銅、鐵器、陶器、錢幣以及文字磚、畫磚等。這次發現的墓室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曹操宗族墓群董園1號墓。而早在1970年發現的元寶坑1號墓也發現有文字磚。目前發現字磚的墓葬一共有7座。” 

群等。整個墓地自北向南,長約4000米,占地約10平方公里,甚為龐大。2001年6月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讓文物“活起來”制文字磚拓片巡展 

拓片,指將碑文石刻、青銅器等文物的形狀及其上面的文字、圖案拓下來的紙片。是我國一項古老的傳統技藝,是使用宣紙和墨汁,將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圖案,清晰地拷貝出來的一種技能。 

出于保管安全和便利考慮,文字磚只宜放在博物館展廳。為了更好、更方便地展現文字磚真跡,楊玲芝從1995年就開始制作拓片,直到現在,至于做了多少個,她笑言自己都“數不清”。為了提高館藏漢字磚利用率,讓漢字磚這類文物“活起來”,亳州博物館于2015年開始籌備曹操宗族墓文字磚拓片全國巡展活動。2016年1~4月,楊玲芝制作了150多塊拓片,為展覽活動奠定了基礎。 

“2016年8月,我們在西安碑林博物館開始第一場巡展,引起轟動。之后我們走進了中國文字博物館、南京六朝博物館等國家一級館。同時還在我們的聯盟成員單位如蒙城博物館展出。”吳磊向記者介紹,以“曹操”為主題的珍貴漢字磚拓片,在巡展現場非常火爆,引發了市民和業內人士的關注,比如在南京六朝博物館巡展時長為45天,由于熱度不減館方申請延長至60天。 

吳磊介紹,文字磚的展演不僅促進了大家對歷史文化的研究和交流,也對漢代書法研究提供了平臺,“這批珍貴的字磚涵蓋了篆、隸、草、真、行等各種字體,有些刻辭字體介于兩者之間,為了解漢代的書法演變打開了一扇門。比如字磚‘會稽曹君’就在巡展時引起多位書法界人士的研究觀察,其運筆空靈、流暢、純熟,有隸變的過程,行筆中帶有隸味,筆畫極其簡化。1800多年前筆法如此簡練,和今天的漢字基本相同,這在書法史上是顛覆性的重大發現,為研究書法的演變提供了歷史依據。”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開展巡展活動,讓這些文物‘活起來’、走出去。”吳磊說。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 張磊 攝影報道

—— 本文由大皖新聞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水埗区| 太和县| 马公市| 怀集县| 舞钢市| 滦平县| 嘉禾县| 鄯善县| 合山市| 新田县| 常宁市| 买车| 乌苏市| 华蓥市| 东海县| 友谊县| 扶风县| 射阳县| 富民县| 拜泉县| 民权县| 乡宁县| 南平市| 灵山县| 乌鲁木齐市| 江源县| 濮阳市| 广灵县| 清徐县| 凉城县| 台东县| 杭州市| 商水县| 福建省| 行唐县| 定南县| 黄陵县| 常德市| 嘉义县| 咸丰县| 墨竹工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