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鏡(宣城市博物館供圖)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宣城市博物館三樓展廳里展示了很多銅鏡,從戰國到清代,形制各異。這是博物館頗具特色的一類文物。但這么多銅鏡中,只有一面銅鏡被單獨放置在一個展示柜里,并配有電子顯示屏進行詳細介紹。這是一面漢代“丹陽”銘鳥獸紋鏡,也稱丹陽鏡,在1994 年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可以說是宣城博物館的一件鎮館之寶。
盜墓案中收繳到寶貝
1991 年,當時的宣州市公安局刑警隊偵辦了一起盜墓案,并收繳了一面丹陽鏡。當年5月,這面丹陽鏡移交給了博物館。
據宣城市博物館介紹,這面圓形漢代“丹陽”銘鳥獸紋鏡,直徑11.5 厘米,緣厚0.3厘米,重315 克。中心是一個半球形圓鈕座,座外圍雙線方框,框內每個角有卷云紋,框外每角有一個圓座乳丁,將內區分為四等分,每等分中飾有雙線“T”形紋和龍、虎、羊、雀等鳥獸紋;外區環繞兩道凸弦紋,弦紋間有篆書銘文“漢有善銅出丹陽,和已(以)銀錫清且明”,近緣處飾一周櫛齒紋。寬平緣,飾鋸齒紋、云藻紋。
“漢有善銅出丹陽,和已(以)銀錫清且明”。銅鏡上的這句銘文留下了很多的信息。
“善銅”可以理解為好的銅制品;“和已銀錫”是當時將銅和銀、錫混合制作青銅制品的工藝技術;“清且明”則夸贊了丹陽鏡的優點。
宣城市博物館副館長王愛武告訴記者,據《漢書.地理志》記載,在漢代的103 個郡國中,丹陽郡設有全國唯一的銅官,監管銅礦生產,由此可以看出丹陽郡的銅礦開采冶煉在當時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宣城是丹陽郡治所在
那么丹陽又與宣城有怎樣的關系?
由宣城市文廣新局編寫的《文化宣城》這本書中介紹了宣城地名的演變。其中關于丹陽郡的一章這樣表述。“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 年),廢鄣郡,改置丹陽郡,郡治丹陽縣。元封二年(公元前109 年),移治宛陵(今宣州區),領17 個縣(三國吳時增至19個縣)”。郡治即一個郡太守官署所駐地。
也就是說,在漢代,現在的宣城市區就是丹陽郡的核心。所以,丹陽也被認為是宣城在漢代的“曾用名”。這便是為何這面并不少見的丹陽銅鏡,卻在宣城市博物館被看做一件鎮館之寶,因為它見證了宣城的歷史演變。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 曹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