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每天早上叫醒我的不是鬧鐘,而是對冬泳的熱愛。”合肥的一位冬泳愛好者自我打趣道。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了解到,如今,冬泳已經成為很多老人鍛煉身體的一種運動方式。現在雖然已是寒冬臘月,但每天早上七八點,在合肥城區的天鵝湖公園、逍遙津公園、生態公園、瑤海公園等地,仍有不少人光著膀子,在冰冷的湖水里游泳。據合肥市游泳協會冬泳委員會統計,超過1000名的會員中,七成是老年人。專家提醒,冬泳并非適合所有人群,從事這項運動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冬泳者在戶外很吸睛
1 月30 日下午2 點,合肥的陽光不是特別強烈,天鵝湖南岸,白雪皚皚,北風陣陣,氣溫只有零度上下。一群冬泳愛好者從合肥的各個區域,向這里聚集。僅僅過了半個小時,這里的冬泳愛好者已突破20 人。他們穿著厚厚的衣服,站在雪地里,聊著最近的生活。誰也想不到一二十分鐘后,他們竟能脫得光溜溜,跳進冰冷的湖水,暢游一番。
“今天還好,不是特別冷。”71 歲的冬泳愛好者鄭曉英脫衣服的時候,嘀咕了一句,其他人很快跟著附和起來。
女冬泳者,年過七旬……這些元素讓鄭曉英成了合肥冬泳圈里的名人,可她從不認為自己有多老邁。“很多人見面還喊我大姐呢。”鄭曉英說,這都得益于游泳,特別是冬泳。
在做過短暫的準備運動后,鄭曉英和其他冬泳愛好者們一道,跳進天鵝湖,往前游了一兩分鐘后,回到岸上。一連串動作下來,鄭曉英一點也不比別人慢。
鄭曉英說,他們平時都是早早起床,七八點就趕到家附近的瑤海公園冬泳。“早起鍛煉的人很多,只有我們冬泳隊伍顯得比較特別。”記者了解到,因為每個冬泳愛好者時間安排不一樣,也有人會在中午、下午甚至晚上游。
因為特別,所以吸睛。看到鄭曉英他們在水里游泳,一名在天鵝湖邊拍雪景的年輕人,向他們投去敬佩的目光,“這么冷的天,他們在冰冷的水里游泳,咋跟沒事人一樣?”
50歲以上冬泳者超七成
1 月31 日,記者在天鵝湖邊現場采訪了解到,這些冬泳愛好者年齡從50 歲到80 歲不等,其中一小部分為女性。
“2017年,我們為242名冬泳愛好者發放了冬泳證。”合肥市游泳運動協會冬泳委員會主席尹勁東告訴記者,該委員會2017年增加會員242 名,目前共有各年齡段的會員超過1000 人,其中年齡超過50 歲的占到七成以上,而這些人中,男性占75%,女性占25%。
尹勁東說,這些冬泳愛好者平時通過微信群、QQ群聯系,冬泳的地方集中在瑤海公園、逍遙津公園、雨花塘、生態公園、天鵝湖公園,甚至董鋪水庫、大房郢水庫等。根據經常冬泳的去處,冬泳愛好者還會組成不同的小團體。大部分情況下,這些冬泳愛好者冬泳的地方都相對固定,但也有例外。不同區域的冬泳愛好者時不時會“華山論劍”,就是不同的小團體之間進行交流。這時,大家就會約定時間和地點,碰面后聊天交流,然后一起冬泳。
“每周都會游兩三次,每次游個兩三分鐘。”冬泳愛好者李長余說,冬天游泳不像夏天,不能長時間泡在水里,不能逞強。“只要群里通知統一冬泳,大家都會踴躍報名,很多老人自發組織到外省,甚至國外參加一些冬泳賽事。”尹勁東說,很多冬泳愛好者都是退休老人,他們閑暇時間多,冬泳能讓他們認識很多有共同愛好的人,豐富晚年生活。
大都認為可增強體質
記者采訪了解到,很多老人參加冬泳都有年頭了,最長的接近40 年。而他們能與冬泳結緣,都是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不少老人在采訪中表示,冬泳后,他們以前患上的一些疾病就消失不見了。更多老人表示,冬泳后,身體變得更好,承受能力變得更強。
“學會冬泳之前,我的身體狀況很差,還做過一次手術。”80歲的郭云儉說,堅持冬泳近40年,身體一直很好,大病沒再犯過,小毛病都很少。67 歲的余梅生也說,從57 歲那年開始冬泳后,哮喘、支氣管炎這些小毛病都消失不見了,現在感冒都很少患上。
“冬泳使我健康,冬泳使我快樂。”還有冬泳愛好者表示,通過冬泳能鍛煉自己的意志力,成功下水后也會讓人感到舒服。
合肥市急救中心副主任王琢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冬泳好處有很多,長期堅持冬泳有助于增強人體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皮膚也會更有彈性。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冬泳,從事這項運動一定要注意安全。
“冬泳一般都在室外,比在游泳館要危險,因為天氣寒冷,比夏天游泳也更危險。”
尹勁東建議,冬泳愛好者最好不要單獨行動,一定與他人“抱團”,冬泳的時候可以相互幫助。同時,游泳過程中,也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人物檔案
辦了游泳館會員卡,卻還想在室外游
人物:郭云儉,80歲
郭云儉家住合肥市書香苑小區,平時喜歡游泳。去年,孩子在家附近的一家游泳館,為他辦理了一張會員卡,有效期三年。孩子告訴他,游泳館內的游泳池是恒溫的,還有專門的救生員,對他這么大年紀的游泳者來說,更舒適、更安全。
辦這張會員卡花了3600 元,孩子的心意不能辜負,所以郭云儉幾乎每天都會去一趟游泳館,在50 米的泳道上,游上二十個來回。可郭云儉心心念念的還是,和一群老伙伴們,在天鵝湖水面上游泳的時光。
郭云儉是從1980 年開始冬泳的,當時,他身體健康狀況惡化,接受了一次手術。當年夏季的一天,他在一個公園里看到,很多人聚集在一起游泳。有人告訴他,游泳可以強壯體魄,建議體弱的他嘗試一下。之后,他從一名看客,變成了一名泳者。不論春夏秋冬,只要有時間,他都會和伙伴們,一起下水游泳。這一堅持,就是近40年。
聽說1 月30 日下午2 點,將有一批冬泳愛好者在天鵝湖南岸下水。剛從外地回來的郭云儉,就迫不及待地去了現場。“因為這段時間外出,沒時間游泳,現在不敢貿然下水。”站在天鵝湖岸邊,看著水里的伙伴們,郭云儉羨慕不已。
“在室外游泳,就是跟大自然交流,對身體也有裨益。”郭云儉說。
首次冬泳很害羞,獨自躲一邊下水
人物:余梅生,67歲
1 月30 日,合肥天鵝湖畔,冷風嗖嗖,岸邊的白雪還未融化。家住勝利廣場附近的老人余梅生,坐了1 個小時的公交車,跨越半個城市,來到這里,只為在湖里游上幾分鐘。
湖邊早有其他冬泳愛好者趕到,余梅生麻利地脫去外套,只留一套泳衣,光腳踩在冰雪上,做起了準備運動。幾分鐘之后,余梅生撲通一聲跳進水中,往前游了好幾米,在水面上留下一串串水花。
過了大約一分鐘,她就游回了岸邊,用毛巾擦干身體,穿上外套。“ 天有些冷,不能游太長時間。”余梅生說,游泳前后動作迅速,能避免被凍傷。如今每次冬泳,余梅生動作都很麻利。可回想起第一次冬泳的窘迫,她總是忍俊不禁。
那是2009 年11 月初,一個雪后天晴的早上,合肥生態公園人工湖里的冰還未消融。公園里的冬泳者聚集點,已經有了很多人。為了避免在他們面前丟丑,余梅生悄悄走到一處偏僻的角落,脫下外套,下水的瞬間,她感覺異常冰冷,就退了回來。試探了很多次后,才在水里站穩,再慢慢蹲下,然后就回到了岸上。第一次冬泳就這樣結束了。
“現在想起來還有些尷尬。”不過余梅生告訴記者,那次嘗試,打開了自己的另一種可能性。因為常年游泳,余梅生現在身體倍兒棒,一年到頭,感冒都很少發生。
倆閨蜜相約,去外地參加冬泳比賽
人物:周敏,52歲;楊春英,55歲
1 月30 日,52 歲的周敏和55歲的楊春英站在天鵝湖邊,舉手投足之間,散發出熱情與開朗,讓人猜不出她們的真實年齡。兩人都住在鳳凰城附近,常在黑池壩冬泳,經常碰見,一來二去就成為好閨蜜,這次專門來挑戰寒冬里的天鵝湖。
楊春英告訴記者,她從2002年開始冬泳,在此之前患有氣管炎,時不時會發作。偶然聽朋友提起冬泳可以強身健體,她便銘記在心,下定決心開始了冬泳生涯。楊春英告訴記者,她的現在身體變得很健康。
在寒冷的天氣下,下到水里冷不冷?周敏坦言,剛開始會有一點,但適應幾秒鐘后,便不會再覺得冷了,而游完上岸會覺得暢快舒適。“自從開始冬泳后,就覺得生活中沒有什么苦難是過不去的。”耐性與毅力的提升,使她們學會笑著面對人生。
“冬泳使我健康,冬泳使我快樂。”楊春英說,去年11 月,天氣開始變冷,她還也特意去了一趟武漢,參加東湖水上馬拉松,一共游了六公里,“感覺越活越年輕。”
冬泳初衷為健康,家人都支持
人物:王達金,67歲
67 歲的王達金酷愛冬泳,而且不吝于向他人表現出這種喜愛。1 月30 日,天鵝湖畔,看到記者在采訪時,他脫光身上的衣服,直接躺倒在雪地里,隨手抓起一把雪,就在身上摩擦,還在雪地里做了幾個瑜伽動作,引來圍觀人群的陣陣喝彩。跳入湖里,他更是像魚兒一樣,在水中穿梭。
王達金老家在蕪湖,多年前來到合肥定居。2006 年,初次接觸游泳運動后,便一發不可收拾,堅持到現在,十幾年如一日。“刮風下雨也都來,惡劣的天氣才能體現頑強的毅力。”王達金說,如果你是一名游泳新手,則不建議這么做,“最好是結伴游,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再有經驗的人,冬泳時也會遇到意外,比如腿抽筋、與水下堅硬物發生碰撞。”王達金說,每次下水前,他都會讓身體自然冷卻,在雪地上做做瑜伽,簡單地活動一下,再下水。上岸后,也要做運動,讓身體熱起來,最后才穿衣。
問及冬泳的初衷時,王達金說,最重要的肯定是為了身體健康。“只要是對身體有好處的,我兒子都會全力支持。”
下水那一刻,一定要挺住
人物:李長余,69歲
家住合肥經開區芙蓉社區的李長余老人今年已經69 歲,頭發花白的他身體一直不錯,不僅大毛病沒有,就連感冒也很少。十年前,李長余在朋友的“慫恿”下,加入了冬泳隊伍。從此以后,每年冬泳,他都沒缺席,自己也樂在其中。
“我年輕的時候就喜歡游泳,不過那時候要上班,游泳鍛煉比較少。退休后有時間了,就漸漸成了習慣,年年堅持。”李長余告訴記者,冬泳時,下水的那一刻是最艱難的,要有毅力,沒毅力不敢下去的。
李長余說,“我冬天一周至少要游兩到三次,能抗住外面這么冷的氣溫,身體就能適應冬天的環境,穿上衣服后再遇到冷天就不怕了。所以,冬泳的人都很少有感冒的。”
十年來,李長余幾乎游遍了合肥的大小公開水域,甚至連六安、黃山的大湖也曾挑戰過。這兩年,李長余體重保持在120 多斤,屬于偏瘦型體質,冬天不適合在水下游太久,“每次頂多游10 分鐘就要上來。”
“熱愛冬泳的一般都還有其他鍛煉項目,比如我還熱愛騎行鍛煉。”李長余說,他每周要外出騎行一次,每次幾十公里是沒問題的。
寒冬臘月,破冰游泳很刺激
人物:劉功火,56歲
一入冬,家住蜀山區南七街道洪崗社區的劉功火老人,就成了親戚朋友的微信朋友圈中的紅人,他每一條關于冬泳的微信,都會有很多人點贊、評論。
記者發現,他最近的一條微信,就是關于冬泳的一段視頻。視頻是在合肥一個公園的人工湖旁拍攝的,劉功火站在棧橋上,身后是一片被冰封住的湖面,一名老人從他身旁下水,將冰面打破,清理出一條泳道。之后,不少老人紛紛下水,活動起來。
“朋友圈里發的那些,都是我們冬泳愛好者的日常活動。”1月31日早上8點多,記者聯系上劉功火時,他剛從瑤海公園的湖里“游起來”。劉功火說,當天早上7 點左右,他就趕到了瑤海公園,和約好的冬泳愛好者下水。“冬天了,每次游泳只能游幾分鐘。”劉功火說,就為了這幾分鐘,他寧愿走上半小時,“冬泳已成習慣,一天不去就感覺渾身不自在。”
“老人也愛刺激。”劉功火說,天氣越冷,越有挑戰性,冬泳愛好者就越興奮。劉功火說,在冬泳之前,每到冬天就會感冒、咳嗽,現在這些都消失不見了,“冬泳對自己的健康起到了積極作用。”
專家說
堅持冬泳,可以強身健體
合肥市急救中心副主任王琢介紹,冬泳好處有很多,長期堅持有助于增強人體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皮膚也會更有彈性。但是同時也要注意一些事項,比如,要根據水溫和個人體質控制冬泳時間,要有一定的準備期,夏季和秋季應該逐步加大運動量,做好體能儲備。對于堅持冬泳的人來說,如果出現了高血壓、冠心病等癥狀,建議減少運動量或者停止冬泳。
王琢說,有幾類人群不適宜冬泳:1.肝腎功能不適者,下水易受刺激;2.有癲癇病史的人,下水可能會發作;3.感冒、呼吸道感染者,遇冷受刺激可能會加劇炎癥;4.飲酒之后下水,可能出現頭暈甚至休克;5.過敏體質人群,冬泳時身上可能出現紅斑腫塊,誘發哮喘和痙攣。
冬泳前要注意哪些呢?王琢說,下水前用雪在身上拍打,讓體溫自然冷卻下來的做法是可行的,能讓體表溫度接近水溫。此外,應適量地吃些面包、香蕉等食物,但不能吃得太多,否則游泳時可能嘔吐嗆水。
王琢建議,冬泳之后要先擦干身上的水,穿上衣服后適當地運動復溫,例如跳繩和慢跑,再喝一些熱水。他提醒,冬泳后皮膚溫度低,不能泡熱水澡、烤火,這會使血液迅速擴張流入皮膚,臟器會缺血,導致心跳、呼吸加快。
行家說
想學冬泳,先從夏泳開始
所謂冬泳并不是說冬天到了才下水去游泳,入門者應該從夏天開始游泳,然后秋天不能間斷,最后才能在寒冬里游。“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不經過夏泳、秋泳,一下子就冬泳,身體會難以承受。”有著10 年冬泳經驗的李長余說,立秋過后一場秋雨一場寒,這個階段,下水能明顯感到冷,但就是在這個時間段,要堅持下去。
冬泳準備工作有講究。“下水前一定做好熱身運動。”李長余說,可以先跑兩圈步,或者其它運動。之后脫衣服也有門道:脫一件歇一會兒,慢慢脫,慢慢適應。下水后怎么游,游多久也有“套路”。一般水溫有幾度,就建議在水里游幾分鐘。“你若脂肪厚,體能好,多呆幾分鐘也沒關系。”李長余還說,游的時候,要均衡分配自己的體能,不要一下子游得太猛。冬泳結束上岸后,要及時擦干身體,再一件一件穿上衣服。
除了這些冬泳的技巧,冬泳愛好者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安全問題。合肥市游泳運動協會冬泳委員會主席尹勁東說,冬泳較為危險,愛好者一定不能單獨行動,要學會與他人組團。冬泳前,與其他人做好分工,做到有人在水里游,有人在岸上觀察,避免意外發生。在下水前還應該做好安全措施,如在身上系上救生球等。
“如今冬泳的人越來越多,可是合肥還沒有一個冬泳‘基地’,大家只能分散在各個公園里。”尹勁東說,希望以后合肥能逐漸完善這方面的設施,為冬泳者提供一片可以集中活動的水面。
湯杰 洪雪飛 楊玲 于靜波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見習記者王吉祥 郝嘉奇 馮李華/文 記者劉玉才/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