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上世紀90年代,各地涌現了大量的中藥材市場,出現了參差不齊、管理不嚴甚至假冒偽劣滋生蔓延的情況。為此,全國對中藥材市場進行了整頓,只保留了17個中藥材專業市場,亳州市只有一家,位于亳州南部新區。然而,記者近日接到反映,稱亳州昌升鮮活中藥城也在經營中藥材,而且是無證經營。
調查:攤位到處擺放
12月27日上午,記者來到了位于亳州市藥都路東段的昌升鮮活中藥城,現場攤位很多,但是人流量較少。記者看到,該中藥城由中藥材交易大廳、室外固定攤位、商鋪和三棟住宅組成。中藥材交易大廳一樓攤位擺滿了貨品,但是幾乎看不到攤主。二樓和四樓空蕩蕩的,而三樓駐有一家電子商務公司。
中藥城攤位很多。
室外固定攤位由五個大棚組成,每個大棚有數十個攤位。除此之外,還有數十家攤位無序擺放,有的甚至擺到了路口。“我們的攤位在交易大廳里面,但是里面沒有人氣,只好在外面就近找個地方擺攤。”一位攤主告訴記者,這個市場不景氣,無論在哪擺攤都不需交費,每個月交一百元的衛生費即可。記者看到,除了到處擺放的攤位,還有多輛貨車無序停放。
在交易大廳三樓,一家電子商務公司的趙姓總監告訴記者,如果手頭有中藥材,可以和他們合作,他們既可以提供攤位和倉儲、周轉場地等,也可以提供網上交易平臺。
記者隨后來到中藥城的物業公司,咨詢租用攤位事宜。一位女性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攤位號都已經放出,掌握在攤主手里,除非他們把號放出來。當問及擺攤是否需要相關材料和資質時,記者被告知不需要。
說法:售樓員稱有證
12月28日上午,記者來到中藥城營銷中心,提出購買商鋪用于經營中藥材,一位售樓員告訴記者,大部分商鋪已經售出,目前還有部分已建好的商鋪即將開盤。當記者提到市場沒有證,擔心無法經營中藥材時,售樓員表示有證。
然而,多名攤主表示,他們知道該市場無證,但是這里成本低,所以選擇在這里經營。記者看到,大多數攤位經營薄荷、蒲公英、益母草等草藥,少量攤位經營白芍、白術等飲片。由于客流量較少,很多攤主聚在一起打撲克牌,甚至在交易大廳一樓擺起了麻將桌。“我在這里沒有被查過,只有送貨到廠里時,有的會對藥品進行檢測。”當記者向一名擺攤的年輕男子詢問市場檢查時,得到了如此回復。在中藥城東側的一片空地上,記者看到了多種藥材攤在地上晾曬。
12月28日下午,記者再次來到了中藥城,絕大部分攤位都已經收攤。攤位上的貨品用塑料布裹住,現場無人看管,也沒有看見保安。
回應:確屬無證經營
昌升中藥城物業主管阮經理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個市場自2015年開始經營,主要經營草藥,為周邊藥農藥商提供交易場所,飲片只是夾帶銷售。他向記者坦承屬于無證經營。對于市場監管,他表示每天從7點半到11點半,有兩名專業藥檢人員在市場巡查 ,對假冒偽劣貨品進行查處。當問及是否有檢驗設備和場所時,他表示沒有,藥檢人員主要靠經驗識別。
12月28日下午,亳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經開區分局孫姓副局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府對這個市場的定位為鮮活市場,就是周邊田間地頭的原藥材,相當于農作物,藥材都是從產地拉回來,有的直接在車上交易了。這個市場曾經向上級申請證件,但是一直沒有明確,所以沒有證件。”孫副局長表示,“由于沒有進入藥品生產流通環節,屬于農產品交易,不能作為藥品來對待,沒法抽檢。我們當時給市場提過意見,認為雖然沒有進入流通環節,但是作為藥品前端,不能在室外經營。”
不過,記者在市場上看到,有部分貨品不屬于鮮活中藥,而且很多草藥也不是當地種植的。“這是來自四川的艾草,我正在打包。”一位攤主告訴記者。記者同時看到,很多攤位和商鋪寫著四川大貨、東北大貨、甘肅淫羊藿等字眼。
“即便是作為城鄉集市貿易市場,這里也不能經營外地中藥材。”一名行業人士向記者發來一個文件,即2006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關于城鄉集市貿易市場經營中藥材有關問題的批復》,其中規定,城鄉集市貿易市場可以銷售中藥材,一般是指當地農民(或者藥農)自產(或自采、自養)、自銷的地產中藥材。
對此,孫副局長表示,“這里不能作為藥品市場來管理,我們也很尷尬。下一步,我們準備向上級匯報,聯合城管部門進行清理。”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