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家住巢湖的孫師傅夫婦是裝修工人。去年11 月份經人介紹,給楊先生家裝修。有活干,原本是好事情,孫師傅卻沒想到,活忙完了,工資卻一直拖著不給。“對方找各種理由不給錢,我們又沒有簽合同,一開始都覺得要不回工資了。”孫師傅說,“沒想到法援律師幫我們找證據,總算把工資要回來了。”
裝修結束,只領到一半的錢
去年11 月份,孫師傅和楊先生雙方口頭協議,給楊先生家裝修,按工程量結算工資。一個月后,工程結束了,雙方結算工資共計9600 元。當時楊先生支付4000元的工資后說,因為馬上就要過年了,家里也需要用錢,剩余的工資款年后再給。
誰知年后孫師傅去討要剩余工資款時,楊先生卻說,家里的錢是自己老婆在管。老婆只給了他4000 元,他現在也沒有錢去支付剩余的工資。
沒簽合同,多次要款被拒
說好的還有一半工資錢,怎么能不給呢?為此孫師傅多次聯系楊先生。誰知楊先生又改口說,孫師傅裝修質量不合格,打的櫥柜高度不夠,改好了才把剩下的錢給他。“我是按照正常規格打的。現在家具打完了,他卻說自己家的比一般的高,櫥柜高度不合格。”孫師傅很生氣。
在又一次討要工資失敗后,孫師傅看到巢湖市法律援助中心開展的法律咨詢臺活動,講訴了自己的煩心事。了解情況后,巢湖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李興泉律師為孫師傅討工資。由于雙方沒有明確的書面裝修合同,只有微信聊天記錄證明雙方曾有過勞動事實,這給工作人員的調查取證增加了難度。
法援律師為農民工討回公道
李律師意識到這件事的困難性,他找到楊先生所在街道調解委員會和社區工作人員進行實地調查。經過多輪調解,雙方仍然無法達成協議,李律師請街道和社區出具了一份“調解情況說明”,同時以微信聊天記錄為佐證。拿到這些證據,李律師作為代理律師向法院提起訴訟。
法庭上楊先生否認了差欠孫師傅工資的事實。庭審結束后,法院前往街道調委會及社區調查核實,最終判決楊先生給付孫師傅工資款5600元。
5600 元工資終于要回來了,孫師傅夫妻倆感動落淚,不斷道謝。對此,李律師也提醒廣大務工人員,如果工作前未與雇主簽訂相關勞動合同,只做了口頭約定,發生糾紛時難以舉證和分清責任。因此為了維護自身權益,一定要簽訂書面合同。
吳昊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鐘虹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