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20年前,安徽六安12歲男孩劉騰博身患白血病,絕望之時,江蘇南通女老師閭薊敏通過捐獻造血干細胞挽救了他的生命。二人因血結緣成為彼此牽掛的“母子”,“江蘇媽媽”和“安徽兒子”的故事也感動了無數(shù)人。如今,劉騰博不幸再患舌癌,“江蘇媽媽”帶著全家又來到了他身邊,續(xù)寫著動人故事。
“我們一路走來有太多的幸福,現(xiàn)在我們遭遇了不幸,‘江蘇媽媽’和你一起面對生命。”8月4日,閭薊敏再次來到南京,鼓勵劉騰博勇敢面對,走向未來。
閭薊敏和劉騰博相擁而泣
絕望:男孩突患白血病,家人配型均未成功
“這兩天臉色不錯,還要繼續(xù)加油,好好吃飯,樂觀面對!”“嗯,媽媽,我會的。”8月4日,在南京一處出租屋,大皖新聞記者見到了這對母子。劉騰博再次接受了手術,頸部留下長長一道疤痕,說話也受到影響,閭薊敏則在一旁為他加油打氣,說著說著,劉騰博露出了笑容。
劉騰博介紹,他還在進行放療,一周五次,為了方便,在醫(yī)院附近租了這處房子。因剛做完手術,只能吃流食,也無法自主吞咽,需要用手指輔助吞咽動作,雖然歷經(jīng)磨難,但在“江蘇媽媽”的鼓勵下,他重燃了生活的信心。
“她總是在我們一家絕望時出現(xiàn),給我們帶來希望,是我們家的大恩人。”說起閭薊敏的幫助,劉騰博的媽媽郭女士幾度激動落淚,也再次回憶起了20年前那段絕望的時刻。
劉騰博1993年出生在六安農村,父親外出打工,他和哥哥、母親留在老家生活。劉騰博上五年級時日漸消瘦,一次換牙時突然流血不止,嚇壞了家人,趕緊帶著他去醫(yī)院檢查。結果出來后,晴天霹靂,是白血病。隨后,一家人帶著劉騰博來到南京,開啟漫漫求醫(yī)路。劉騰博的病需要造血干細胞移植,但是家人配型均未成功。
郭女士記得,有一天,她帶著騰博站在南京一處橋上,這是兒子第一次走出農村來到城市,看著橋下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的繁華景象,兒子開心不已,脫口而出說要好好上學,長大了在城市買房,把一家人都接來。“他是笑著講完這句話的,但我聽后心都碎了,心想他病情這么重,配型又一次次失敗,還能不能有那一天了。”那時候,郭女士一家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中。
閭薊敏捐獻造血干細胞(受訪者供圖)
希望:女老師捐獻造血干細胞,順利移植
2005年,就在郭女士全家陷入絕望之時,一個好消息傳來——江蘇南通一位志愿者與騰博配對成功,生命的曙光終于出現(xiàn)了!就這樣,騰博順利進行了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轉危為安。
郭女士回憶,全家人都將這位志愿者視作救命恩人。事后,他們還多次找到紅十字會,主動提出想見見恩人,當面表達謝意。
而這位志愿者不是別人,正是女老師閭薊敏。2003年,她在看電視時知道了造血干細胞捐獻的意義,深受觸動,隨即報名成為志愿者,采血留樣。當時的她也沒想到,這次愛心之舉僅在兩年后就會成為他人的“生命之光”,并給她帶來一段特殊的“母子情緣”。
2006年,在江蘇省紅十字會成立50周年之際,兩家人在南京見了面。當時的場景,閭薊敏歷歷在目:在活動現(xiàn)場,她登上臺后,一個瘦小但狀態(tài)不錯的男孩跑過來,邊跑邊喊“媽媽”,然后一把將她抱住,兩人相擁而泣。這一刻,閭薊敏感覺自己又做了一回母親,也在心里認定了這個“安徽兒子”。
相認后,兩家人一起吃了一頓有著特殊意義的團圓飯。閭薊敏還將一張全家福照片送給了騰博,象征著團團圓圓。那時候,13歲的小騰博留給閭薊敏的印象是乖巧懂事,“生病以來他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罪,但他和家人一句抱怨都沒有,始終是展現(xiàn)樂觀的一面。”閭薊敏介紹,當時她還問起郭女士家里為了給孩子治病欠了多少錢,但對方?jīng)]有明說,只說他們還年輕,還能慢慢掙錢來還。看著眼前淳樸善良的一家人,閭薊敏感動不已,心里想著:這家人值得交!
“江蘇媽媽”閭薊敏和“安徽兒子”劉騰博。(受訪者供圖)
重生:“江蘇媽媽”與“安徽兒子”成為家人,彼此溫暖
相認后,“江蘇媽媽”與“安徽兒子”成為了親密家人。2007年元旦前夕,閭薊敏帶著兒子來到了六安,受到了熱烈的歡迎,鞭炮迎接。一進門,她便看到自己送的全家福照片被掛在堂屋中間,騰博年邁的奶奶緊緊握著她的手,雖然聽不懂當?shù)胤窖裕先思业闹x意清晰可辨。
更讓閭薊敏感動的是騰博的細心,因為是平房,屋內較冷,她才剛搓手取暖,小騰博立刻端來了炭盆;杯子里的水喝到一半,他就立馬加滿。這般體貼讓閭薊敏暗喜:“我這兒子真懂事!”
閭薊敏還專程去了騰博就讀的村小,得知她是語文老師,孩子們異口同聲請她上一節(jié)課。閭薊敏記得,翻開課本,她挑選了史鐵生的散文《秋天的懷念》,因為她覺得這篇文章傳遞著深沉的母愛,是至深至真的情感,應時應景。她朗讀完后,教室內掌聲雷鳴。
騰博向記者坦言,手術后戴口罩上學時曾遭到同學圍觀不解。自從“江蘇媽媽”去了學校后,同學們和老師都知道了他的情況,紛紛給予關心。甚至門口賣燒餅的攤主在得知他不能吃辣后,還特意為他做了放糖的燒餅,這口甜蜜他至今記憶猶新,他覺得遇到“江蘇媽媽”后,仿佛感受到了全世界的愛。
此后,兩家人一直保持著密切來往,閭薊敏持續(xù)資助騰博從小學到大學的學費,而騰博每年也都會將成績單寄給她,并寫信分享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情況。
閭薊敏發(fā)的朋友圈內容
波折:厄運再降,“安徽兒子”不幸患上舌癌
2022年,騰博迎來了自己的終身大事——結婚,他第一時間邀請“江蘇媽媽”來參加,但閭薊敏正帶著高三班,無法趕到現(xiàn)場。在婚禮現(xiàn)場,小兩口通過視頻親親熱熱地叫了一聲“媽媽”,手機那頭,閭薊敏原本想著大喜的日子不能哭,但還是沒忍住。“我見證了他重生、讀書、立業(yè)、成家,我一直覺得我是一個特別幸運的人,我付出了一縷春風,卻收獲了整個的春天。”
新婚喜悅未久,厄運再次降臨。今年6月,赴福建打工的騰博突然感到身體不適,去醫(yī)院檢查,被診斷為舌癌,醫(yī)生當即讓他去大醫(yī)院。
得知這一消息后,閭薊敏坐不住了,開始到處打聽醫(yī)院,騰博隨即來到南京治療。兩次經(jīng)歷生死考驗,騰博的心態(tài)有些崩潰,閭薊敏以媽媽的身份耐心安慰他,最終讓他重拾勇氣接受手術。
郭女士回憶:6月24日兒子手術后,剛恢復意識,因為說話不便,一直用手勢比劃要紙和筆,后來她才知道,兒子是要第一時間給“江蘇媽媽”報平安。
6月25日清晨6點半,閭薊敏收到騰博手寫的字條:媽媽,我挺過來了,謝謝你,后面還畫了一個笑臉,那一刻閭薊敏再也繃不住了。隨后她將照片發(fā)至朋友圈:說好不再流淚的我,看到騰博畫的笑臉,瞬間淚流滿面。遭受如此苦痛的孩子,還不忘安慰別人。騰博,加油,“南通媽媽”一直都在!
陪伴:“江蘇媽媽”全家給予關愛,續(xù)寫感動
騰博術后始終向“江蘇媽媽”傳遞樂觀,直至7月病理切片結果出來,情況不容樂觀。7月9日凌晨,閭薊敏再次收到了騰博發(fā)來的文字消息,但這一次不是報平安,而是交代身后事的消息:他愛人還年輕,不能影響她;他去世后愿捐遺體幫助有需要的人,末了還向閭薊敏致歉“恩情今生難報”。
看后,閭薊敏潸然淚下,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這傻孩子,太懂事了,這時候樁樁件件都還在為別人著想。”閭薊敏深知此時必須要有人冷靜,冷靜才能做出理智的判斷。于是待情緒平復后,她回復騰博:“我明白你的意思、理解你的心情,你這兩周最重要的事情是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活著。”
在騰博最需要關心的時候,“江蘇媽媽”全家出動,她老公作為醫(yī)生,也在積極提供幫助,兒子看到騰博哥哥手術后說話不便,有時候與家人要打字交流,但郭女士又不識字,于是趕緊買來一部帶有文字轉語音功能的新手機。為了讓他接電話更方便,又送來了新耳機。
閭薊敏還幫忙轉發(fā)了籌款鏈接,兩家人的故事感動八方。親友、同事、學生乃至陌生人踴躍捐助,善款逾5萬元。閭薊敏記得,在她收到第99筆捐款時,騰博主動提出錢夠了,這時又有一位一面之交的熱心人要捐款,她本想婉拒,但對方說,再加一個正好是一百位,寓意騰博的病百分之百能治愈,于是她讓騰博收下了這帶著美好祝福的善款。
未來:“江蘇媽媽”與你共赴生命之約
閭薊敏向記者介紹,令人欣慰的是,如今進一步的檢查結果超出了預期,讓他們看到了希望,騰博也越來越樂觀,坦然面對,積極配合治療。而她也將繼續(xù)陪著騰博一起面對生命,迎接未來。“他身體里流著我的血,叫了我19年的媽媽,我怎么可能不管!”
一場始于善念的造血干細胞捐獻,讓皖蘇兩人結成母子,演繹二十年生命傳奇。騰博直言,奇妙的緣分讓他有時候覺得像在做夢一般,不過夢境是虛幻的,但“江蘇媽媽”給他的愛是真真切切的。
故事傳開后,有人說閭薊敏“偉大”“高尚”“大愛”,但在她看來,騰博的出現(xiàn)也讓她的人生變得更有價值了,因為一個人在這輩子能救人性命,然后陪伴、見證他成長,這本身也是一件快樂且有意義的事。
閭薊敏說,在此過程中,她有付出,也有收獲。在兩家人的真誠相待、真心相處中,她看到了人間真情,自家的兒子和“安徽兒子”都善良、積極、上進,作為母親,她感到無比驕傲自豪。甚至她的準兒媳也是被她和騰博的故事打動,然后與他兒子相識相戀,現(xiàn)在也加入其中,一起奉獻愛心。
談及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騰博感慨:他是不幸的,但又是幸運的,無論是“江蘇媽媽”的陪伴鼓勵,還是各位愛心人士的支持,都讓他感受到了來自全世界的愛,他也將帶著這些愛心與善意堅強面對,積極接受治療,走向未來。
“你第一次和病魔作斗爭時,我沒有親眼見到,但這一次‘江蘇媽媽’會陪著你勇敢地走下去,一起迎接明天,騰博加油!”在現(xiàn)場,今年50歲的閭薊敏再次鼓勵騰博,話音剛落,騰博一把抱住了她,兩人緊緊相擁,母子二人流露出來的真情也打動著在場眾人。
大皖新聞記者 韓喻 于源綺 見習記者 胡偉民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