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彩色雞蛋”出現在消費者面前,一盒多種顏色,小小雞蛋需要這么多花樣前綴嗎?顏色不同,營養真的更豐富嗎?
母雞分泌色素種類不同 形成不同顏色雞蛋
蛋殼顏色不同,源自不同品種母雞分泌的色素種類和比例不同,最終形成了白色、粉色、褐色、綠色甚至藍色的雞蛋。因此,對于一只母雞來說,它生出的雞蛋蛋殼顏色、深淺是相對固定的。
能夠產出白殼蛋的母雞主要來自白來航雞以及它們的商業化的雜交品種。白來航系統的雞一般個體小、產蛋多、飼料吃得少,是世界上分布最廣,也是目前國內飼養數量較多的蛋雞。
能夠產出褐殼雞蛋的母雞主要來自洛島紅、蘆花洛克、新漢夏以及它們的雜交后代。褐殼蛋雞不僅是蛋用雞,也可以作為肉用雞飼養,它們個體大、產蛋重,飼料吃得也多,在我國也是比較常見的品種。
能夠產出粉殼雞蛋的母雞來自白來航雞和洛島紅雞的雜交雞種,蛋殼顏色介于白殼蛋和褐殼蛋之間。
不同顏色雞蛋礦物質含量“偏科”
研究者曾對不同蛋殼顏色雞蛋品質及礦物質元素含量進行過相關研究,結果發現,不同顏色雞蛋的礦物質存在“偏科現象”。結果顯示,綠殼蛋鈣、鐵、鋅、鎂元素含量高于其他三種雞蛋,硒、錳元素含量在白殼蛋中含量最高,粉殼蛋中銅含量最高。
不過,如果按一天吃一個雞蛋來計算,相比起來源多樣的日常飲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央視三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