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泰國留學后,時年20歲的左某沾染上毒品并成癮,此后“以販養吸”,長期向赴泰國旅游的中國公民出售毒品。
6月26日是國際禁毒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檢察院獲悉,6月19日,經該院提起公訴,徐匯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這起留學生跨境販毒案件。被告人左某因犯販賣毒品罪,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三萬元。
庭審現場 上海徐匯法院 供圖。
2019年,20歲男生左某赴泰國留學,在好奇心驅使下,染上吸毒惡習,經常和他人一起吸食K粉、搖頭丸、可卡因等。“我開始吸毒是因為一個同學,他給了我‘糖’(搖頭丸),出于好奇我試了試,從此就成癮了。”左某回憶。
由于吸毒成癮,身體和心理狀況不再允許他完成學業,左某只能輟學。已對5種毒品成癮的他沒有立即回國,而是為了方便購買毒品留在泰國。為維持吸毒的巨額開銷,左某沒有選擇向家人坦白或尋求正當幫助,而是開始以販養吸。2023年9月起至案發,左某在我國境內外,向至泰國旅游的中國公民出售毒品。一段時間下來,在留學生圈子里,很多人都知道能從他那里買到毒品。“我本身經常混電音圈,就是在電音節上認識了上線陸某,我從他那里拿貨,然后賣給去電音節玩兒的人。”左某到案后交代。出生于1998年的戴某,2023年時從一個在加拿大留學的朋友處聽說了左某,從他那里買過大麻和搖頭丸;卓某是一位年輕媽媽,她和朋友去泰國旅游時,向左某購買了K粉(氯胺酮)、笑氣和搖頭丸吸食……
“本案中30余名跨境買毒吸毒人員,普遍年輕化、高學歷、近一半有留學背景。”本案主辦檢察官、徐匯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朱慶華介紹,“本案涉及‘郵票’‘奶茶’‘開心水’等多種新型毒品,我們發現,部分年輕人對新型毒品的危害性認識不足,甚至存在‘不會上癮’‘危害不大’等極其危險的認知誤區,還有的甚至認為在境外吸毒不會受到處罰。”朱慶華說,為了讓他們走出誤區,檢察機關建議公安機關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對相應吸毒人員進行相應處罰和法治教育。(澎湃新聞)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