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發視頻稱,成都市金牛區某診所推出了“50元輸液3天”的促銷活動,現場有穿著白大褂的人員在做推介。此舉引發爭議,有網友表示,“醫療不是買賣,打折治病聽著就離譜,醫療商業化要有底線。”
6月19日,海報新聞實地探訪該診所發現,店內已經沒有相關廣告標語,診所工作人員表示,“那是三月份搞的活動,現在已經沒有了?!?/p>
上述工作人員表示,就診者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治療,不是想輸液就可以輸液的。“先由我們的老師給看一下,看你自己需要哪一種,到底是是適合中藥還是西藥。”
診所內擺著的注射液
隨后,該診所經營者向海報新聞記者表示,確實需要輸液的話,活動還在開展,但如果身體狀況不需要輸液的話,肯定也不會給就診者進行輸液?!拔覀兏氵@個活動,就是為了優惠老百姓。”該經營者說,自己已經去市場監管部門處理了此事,同時給記者展示了網友提到的丹參、參麥、黃芪、血塞通等注射劑,并表示不怕拍照和拍視頻。
該診所旁一商戶向海報新聞記者介紹,該診所已經開了五六年了,此前確實搞過“50元輸液3天”的活動,還去了夜市和菜市場那邊擺攤,但最近好像沒有看到相關宣傳。
金牛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告訴海報新聞記者,此事正在會同相關部門進行調查核實,具體情況不方便透露。據此前媒體報道,金牛區衛生健康局相關科室稱此前已接到群眾反映,并要求診所整改。
北京澤亨律師事務所胡磊律師告訴海報新聞記者,《醫療廣告管理辦法》第七條明確規定,醫療廣告不得含有“利用患者、衛生技術人員、醫學教育科研機構及人員”作證明,不得變相誘導患者(如通過價格杠桿刺激非必要醫療消費)。診所通過“白大褂人員現場推介”和“3天50元”的低價促銷,將輸液治療等同于商品打折,涉嫌將侵入性醫療行為商業化,違反醫療廣告禁止性規定。從醫學專業角度,輸液作為高風險侵入性操作,需遵循“能口服不注射”的臨床原則。診所促銷的參麥、黃芪、血塞通等中藥注射劑均有嚴格適應癥,如急救、嚴重瘀血阻絡等,且禁忌人群復雜。低價促銷可能誘導健康人群或輕癥患者接受不必要的輸液,增加過敏、感染等風險。
胡磊律師認為,《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為規范》明確要求“尊重患者,優質服務,嚴禁商業賄賂和不正當交易”。診所將輸液包裝為“周年優惠”,混淆醫療服務與商品交易的本質區別,可能加劇公眾對醫療機構“逐利性”的質疑,觸碰醫療倫理底線。(海報新聞)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