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前一天離開七國集團峰會返回美國,據稱是為應對以色列與伊朗之間的沖突。美國媒體17日報道說,特朗普正承受來自他的“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支持者陣營以及美方傳統盟友以色列的壓力,前者強烈反對美國介入沖突,后者則不斷要求美國支援。
6月15日,在美國華盛頓白宮,美國總統特朗普準備登機。新華社記者胡友松攝
特朗普16日晚在加拿大艾伯塔省卡納納斯基斯參加七國集團峰會期間表示,由于“顯而易見的原因”,他必須盡快回國。特朗普同日經由社交媒體喊話,“伊朗不能獲得核武器”是“美國優先”議程的一部分,“所有人應立即撤離德黑蘭”。
在美國國內,MAGA“忠粉”、前福克斯新聞主播塔克·卡爾森表示,介入以伊沖突將是對美國選民的背叛,他們選擇支持特朗普是因為他承諾不會讓國家卷入國外沖突。那樣做不符合“美國優先”原則,美國不應該再陷中東戰爭泥淖。
對許多美國人而言,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所帶來的痛苦記憶猶新。共和黨強硬保守派聯邦眾議員瑪喬麗·格林、非營利組織“美國轉折點”創始人查理·柯克等特朗普政治盟友都在“提醒”特朗普上述競選承諾,并對美國進一步卷入中東地區沖突表達擔憂。
不過,重量級的共和黨聯邦參議員格雷厄姆則表示,如果外交努力行不通,特朗普應“全力以赴”支持以色列摧毀伊朗核項目。
6月17日,在以色列中部城市海爾茲利亞,一棟建筑遭導彈襲擊后升起濃煙。新華社發(吉德翁·馬科維奇攝/基尼圖片社)
美聯社報道,隨著對特朗普會否直接介入沖突的猜測增多,白宮派國防部長赫格塞思參加福克斯新聞頻道一檔訪談節目。赫格塞思在訪談中重申,特朗普希望達成協議以遏制伊朗核計劃的立場“沒有改變”。
特朗普15日接受美國廣播公司采訪時曾表示,美國目前沒有參與以色列對伊朗的軍事打擊,但以后“有可能”介入。
以色列方面則敦促美國加入對伊軍事行動。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以色列總統赫爾佐格、總理內塔尼亞胡、前國防部長加蘭特等人均做類似表態。
內塔尼亞胡說:“今天是特拉維夫(遭襲);明天就是紐約。我理解‘美國優先’,不理解‘美國死掉’,后一情況正是那幫人(反對美國介入沖突者)想要的。”
這是6月15日凌晨在伊朗首都德黑蘭拍攝的爆炸后的濃煙。新華社記者沙達提攝
以軍針對伊朗核設施發起了多次打擊,但迄今未能破壞深藏地下的福爾道鈾濃縮設施。媒體認為,以色列可能需要美國重達3萬磅(約13.6噸)的GBU-57重型鉆地炸彈和可掛載這一重型炸彈的B-2轟炸機。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報道認為,特朗普難以判斷,美方打擊伊朗地下核設施能否成功,以及此舉會否令美國陷入一場曠日持久的沖突。截至目前,伊朗還沒有直接針對美軍基地或人員發起軍事行動,也未擴大沖突。如果伊朗在霍爾木茲海峽襲擊船只,將沖擊全球經濟。(新華社)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