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國家衛生健康委5月29日發布2024年我國煙草流行監測調查結果,15歲及以上人群吸煙率降至23.2%,與2022年相比,下降0.9個百分點。
從調查情況看,公眾對煙草危害的認知明顯提升,在30天內,調查對象看到過控煙信息的人群比例為63.9%,與2022年相比,上升23.3個百分點。28.3%的調查對象知曉吸煙會引起肺癌、心臟病、中風和陽痿,與2022年比,上升了8.2個百分點。
居民二手煙暴露率進一步下降。我國15歲及以上非吸煙者的二手煙暴露率為46.5%,與2022年相比,下降了5.9個百分點。
通過推動戒煙門診建設,推廣移動戒煙、簡短戒煙、社區戒煙等服務,15歲及以上人群戒煙率為22.6%,比2022年相比,上升0.2個百分點。今年主題是“拒絕煙草誘惑,對第一支煙說不”,特別要提升青少年控煙意識,自覺遠離煙草制品,同時,鼓勵青少年積極參與控煙工作,勸阻家人和親友不吸煙,主動戒煙。
中國控煙與健康協會常務副會長賀青華:主要是加強宣傳引導,讓青少年知道,讓全社會了解煙草對健康的危害,特別是對青少年的危害,它主要是影響大腦的發育,最根本的直接的是影響孩子的記憶力,還有影響孩子的判斷力。國家倡導無煙家庭、無煙學校、無煙黨政機關,創造更多無煙環境。我們發起了無煙家庭承諾,小手拉大手,從家庭的每一個細胞開始拒絕煙草誘惑。
國家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10年至今,我國15歲及以上人群的吸煙率在不斷下降,而且下降速度持續提升,但要實現《“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的2030年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低于20%的目標還有不小的挑戰。
煙霾危害全生命周期
拒絕二手煙三手煙
吸煙危害健康是不爭的醫學事實,香煙里含有多達70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有69種是明確的致癌物。不僅對于吸煙者,二手煙、三手煙同樣危害很大,為提高大家拒絕二手煙、三手煙的意識,國家呼吸醫學中心等單位聯合發布《“拒絕煙霾 行動起來”核心信息及釋義》。
核心信息介紹,煙霾是指煙草制品燃燒或使用過程中釋放的煙霧及其殘留物,在室內外形成的復合環境污染,包括燃燒和使用過程中形成的“二手煙”和殘留的“三手煙”。
二手煙的組成成分以揮發性氣體和超細顆粒物為主,包括至少250種有毒有害成分(如: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其中至少含有69種致癌物(如:苯、亞硝胺)。
三手煙的組成成分以半揮發性或非揮發性固態殘留物為主,有研究顯示二手煙中約60%的多環芳烴、70%的尼古丁和80%的煙草特有亞硝胺會沉積在室內物體表面。
煙霾對健康的危害覆蓋從胚胎發育開始的全生命周期。
有充分證據說明二手煙暴露可以導致肺癌、冠心病,并與乳腺癌、鼻竇癌、結直腸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腦卒中等多種疾病的發生有關。
三手煙可損傷人體重要的遺傳物質,如導致DNA鏈斷裂、堿基氧化損傷及誘導DNA加合物產生,對細胞產生遺傳毒性,并通過參與氧化應激、誘導炎癥反應、影響物質代謝、促進腫瘤發生、抑制細胞周期、損傷免疫系統等多種機制促進機體疾病狀態發生。
三手煙還可危害生殖健康,對子代生長發育造成不良影響。即使極低濃度的煙霾暴露(如家庭中偶爾吸煙后的三手煙殘留),也可能通過長期累積造成健康危害。兒童、孕婦、老年人等特殊群體因生理特點,更易受到煙霾危害。
拒絕煙霾危害應首先聚焦關鍵場所,并支持和倡導在所有室內工作場所、公共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上進行全面禁煙等。
綜合央視新聞、新華社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