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江蘇省常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成立30周年。30年來,一路風雨兼程、砥礪奮進,常州見義勇為事業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常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見義勇為事業的重要指示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求真務實、開拓創新。
中華基金會原理事長賈春旺批示肯定:常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在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開放成果,在弘揚社會正氣,在維護公平正義上做了一件實事、大好事,也為全國見義勇為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經驗”。2022年 6月7日,在中央政法委第八次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交流會上,常州市以《引領見義勇為新風尚,凝聚市域社會治理正能量》為題作經驗交流。
“我們主動將見義勇為工作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融入平安常州建設和公安中心工作大局,以“弘揚見義勇為精神、服務見義勇為人員”為宗旨,不斷提升見義勇為工作法制化、規范化、社會化水平。”常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理事長黃廣余介紹。
據統計,30年來,全市見義勇為基金會共獎勵見義勇為人員12.1萬人次,頒發獎金超1.19億元。先后涌現出9名烈士,“全國見義勇為英雄、模范、先進分子"4人次,“全國(十大)見義勇為英雄司機、勇士”5人,“江蘇省見義勇為英雄、模范、先進分子”68人,“江蘇省見義勇為勇士”3人,“常州市見義勇為模范”6名,“常州市見義勇為先進個人(群體)”稱號210名、“常州市見義勇為積極分子”488名。見義勇為的社會風尚深深扎根龍城大地。
健全機制——
匯聚見義勇為發展強大合力
常州市委、市政府始終重視和關心支持見義勇為工作,把見義勇為工作融入常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并納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2019年4月,常州市政府成立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護工作委員會,由市委宣傳部、政法委、市公安局、教育局、住建局、衛健委等15個部門組成,分管副市長擔任主任,各成員單位明確工作職責,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并在常州市公安局設立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護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同時印發《關于成立常州市見義勇為稱號評定工作小組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見義勇為稱號評定工作的通知》《常州市見義勇為稱號評定實施辦法》等,明確部門責任清單,為全市見義勇為事業發展和市基金會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截至目前,全市建立165個見義勇為工作站、685個工作室,形成“市、區基金會、鄉鎮(街道)工作站、社區工作室”四級網絡架構,實現見義勇為工作組織體系全覆蓋。市見義勇為基金會被認定為省級4A級慈善社會組織,并將每年9月29日設立為全市見義勇為宣傳日。
此外,常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聯合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制定下發《全市見義勇為進網格活動實施方案》;與市公安局出臺《常州市“全民反詐”見義勇為獎勵辦法(試行)》等文件,與市民政、人社、教育、衛健、退役軍人事務等部門密切配合,認真落實見義勇為人員權益保護措施促進全市見義勇為事業高質量發展。
“我們建立由應急消防、醫療急救、新聞媒體、公安機關等多部門共同參與的見義勇為線索舉薦聯動機制,在常州公安微警務設置見義勇為舉薦通道,專人負責舉薦線索的收集、推送、核查和反饋,先后收到舉薦線索500余條,確認獎勵175人。”常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副理事長、秘書長姚亞軍介紹。
工作中,他們嚴格依法依規履職,堅持理事會議、理事長辦公會議制度,完善議事決策程序。同時建立健全資金使用審批、投資增值、項目管理、定期審計等規章制度,自覺接受審計部門和社會各界監督,確保市見義勇為基金安全增值、規范使用。
與此同時,開展見義勇為工作“一區一品牌、一站一特色、一室一亮點”創建活動。“我們將品牌創建工作與見義勇為進社區星級工作站(室)創建相結合、與夯實見義勇為基層基礎工作相結合、與派出所主防工作相結合,實現見義勇為基層基礎工作提檔升級。”常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黨支部書記李兵介紹。目前,通過建立見義勇為品牌創建掛鉤聯系點制度,創建“義”起來反詐宣傳、“義”起來見證短視頻征集、“警網義”三格融合打造市域基層治理新模式等品牌25個。
強化激勵——
營造見義勇為獎勵濃厚氛圍
近年來,常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不斷創新宣傳形式,加強輿論引導,打造宣傳陣地,拓寬宣傳渠道,講好常州“龍城見義勇為勇士”故事,在全社會形成獎勵見義勇為的濃厚氛圍。
“我們每年組織開展‘9.29’集中宣傳周活動,市、區、鄉鎮、社區四級聯動,利用2萬余個沿街電子屏、1200多個戶外大屏全天候播放見義勇為宣傳視頻和宣傳標語。”常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專職副秘書長李國振介紹,同時舉辦見義勇為主題宣傳活動和見義勇為知識有獎競答,開展見義勇為宣傳進社區、進網格、進學校、進企業,懸掛橫幅、布置展板、發放資料、開設講堂、現場咨詢,并通過網絡推送宣傳見義勇為先進事跡,做到線上線下同步、現代傳統并舉,全域覆蓋、全時響應,奏響見義勇為時代最強音。
與此同時,加強與新聞媒體協作,開辟《正義禮贊》《見義勇為光榮》《正義春秋》等專題專欄,有效提升見義勇為的感召力、影響力;建成以見義勇為宣傳為主題的社會動員體驗中心;建成20個見義勇為主題廣場、公園、900個社區宣傳欄;開通龍城“正義號”“正氣號”“崇義號”“義勇號”等6輛見義勇為主題宣傳車,打造流動的見義勇為宣傳陣地。
為強化見義勇為人員權益保護,解決他們后顧之憂,常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傾心盡力做好優撫優待、權益保障工作,為見義勇為人員辦實事、辦好事,確保見義勇為英雄“流血不流淚、傷身不傷心”。先后修訂完善《關于進一步加強見義勇為人員權益保護意見》等一系列制度文件,不斷優化權益保障措施,在落實乘車優待、就醫優先、傷殘優撫、就學優助、結對優服等“八項”服務舉措的同時,拓展法律援助、心理關愛、專家免費診療等優待措施。
常態開展春節和中秋集中慰問活動,共計慰問見義勇為人員7214人次、發放慰問金、慰問品1220余萬元,發放《優待就醫證》《傷殘撫恤證》《優待乘車證》267張,66名受市政府以上獎勵的見義勇為人員子女享受就學補助22.55萬元,讓見義勇為者有尊嚴、受尊崇。
“我們常年為烈士、犧牲人員家屬和傷殘人員繳納團體意外傷害險、綜合團體醫療保險,為見義勇為先進個人購買重大疾病、意外費用補償、團體醫療保險等,對市政府以上獎勵的見義勇為先進人員提供‘一對一’貼心服務。”常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副秘書長劉敏方介紹,他們還在市區七大醫療機構開通救治綠色通道,每年組織獲得市政府以上獎勵以上的見義勇為人員和犧牲人員家屬健康療養和健康體檢,并聘請3名公益律師和3名心理專家為見義勇為人員及其家屬提供法律咨詢和心理關愛。動態調整傷殘補助標準,年度撫恤金最高達9.5萬元;重點加強見義勇為困難家庭幫扶,幫助解決難題 300余個,讓見義勇為英雄不傷心、不流淚。
融合聯動——
延伸見義勇為網格治理觸角
為強化聯動融合,服務社會治理,常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不斷壯大社會動員力量,形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我們通過開展見義勇為進物業、進網格、進保安行業、進快遞行業,進機場、進火車站等,不斷延伸見義勇為網格治理觸角。”劉敏方介紹,截至目前,通過開展物管員、網格員、保安員、快遞員見義勇為獎勵活動,發動7萬名物業從業人員、1.4萬名網格員、10萬名保安員、1.8萬名快遞員加入見義勇為行列,參與社會治理和平安建設,推動市域治理提能增效。
與此同時,通過制定《“常安聯盟”志愿者見義勇為“微信紅包”獎勵實施辦法》《常州市網格員參與群防群治微信紅包獎勵實施辦法(試行)》《常州市龍城平安E巡大巡防微信紅包獎勵辦法(試行)》,發動全市出租車網約車司機、旅館特種行業從業人員和全民反詐、平安社區、交通安全、網絡安全志愿者等10類群體14萬人踴躍投身群防群治、見義勇為,充分調動和激發社會各方力量參與平安常州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
圍繞“派出所主防”業務,常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聯合公安建立“網格+警格+義格”聯動融合工作機制,全面發揮見義勇為工作站(室)前沿陣地作用,實現見義勇為“薦、獎、宣、服”工作一體化,將見義勇為工作數據納入派出所主防清單,有效預防案事件發生、及時化解矛盾風險、提升基層治理質態,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社會治理新格局,相關做法獲《人民公安報》專題報道。
此外,緊密圍繞社會穩定大局,創新特色獎勵。首創將舉報家暴、侵害未成年人違法行為納入見義勇為獎勵,市公安局、市殘聯出臺《關于給舉報(制止)侵害心智障礙殘疾人合法權益違法行為的人民群眾實施見義勇為獎勵的辦法》,進一步加大對心智障礙殘疾人合法權益的保障力度,取得良好社會效果。(李國振 王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