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要加快構建國產算力平臺上的自主可控大模型及產業生態,用人工智能守護弱勢群體……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劉慶峰圍繞AI時代的自主可控生態建設、民生剛需應用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 劉慶峰
推動通用人工智能生態體系建設
“2025年,我最希望推動完全自主可控的通用人工智能生態體系建設。”全國人大代表劉慶峰說,在自主可控平臺上發展通用底座大模型并達到全球頂尖水平,特別是在國計民生相關重點領域對標并實現超越,對我國在未來全球人工智能產業競爭中掌握主動權、贏得戰略優勢至關重要。
以科大訊飛3月3日升級的星火X1為例,作為當前唯一采用全國產算力訓練的深度推理大模型,星火X1以70B參數量實現了在數學能力上全面對標DeepSeek R1(參數量671B)和OpenAI o1,且在中文數學的各項任務中實現領先。“用更少的算力,更小的尺寸,達到業界一流效果。”劉慶峰指出,訊飛星火大模型創新實踐表明,基于國產算力底座開展大模型訓練和算法創新是可行的,構建真正基于國產算力軟硬件協同的生態體系恰逢其時。
劉慶峰認為,我國亟需加快推進基于國產算力底座的大模型研發創新、場景應用、生態開放全鏈發展,他首先建議,要加快構建國產算力平臺上的自主可控大模型及產業生態。同時,鼓勵基于自主可控國產算力平臺的大模型研發和應用,對做國產算力芯片的企業和使用國產芯片訓練大模型的企業給予資金專項支持等。“還要構建起數據資源充分共享機制,并專項支持基于國產算力平臺的生態體系建設,加速我國自主可控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發展。”
公共場所部署AI信息無障礙服務終端
“在幫助弱勢群體方面,人工智能大有可為。”劉慶峰表示,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24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超過3.1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22%。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數據顯示,我國殘疾人總數超過8500萬。因此,他從科技適老及科技助殘兩個維度分別提出建議。
“應加速推動科技適老體系建設,助力老年群體共享‘AI紅利’。”劉慶峰建議,制定科技適老數字健康服務數據標準體系,明確規定數據采集、存儲、共享以及使用這四個關鍵環節的規范,通過政策支持、行業協作和監督機制,確保標準體系的實施與完善。同時,加快制定老年人AI醫療健康應用實施方案,以老年人便捷就醫需求為導向,推動智能化適老化改造,優化多渠道掛號與隨訪服務,為用戶提供智能陪伴與就醫指導,解決老年人就醫難題。推動醫保覆蓋人工智能輔助的養老康復服務,拓寬醫保養老服務體系覆蓋范圍,將成熟安全的人工智能慢性病管理和診后患者康復管理服務納入現有養老服務體系。
在科技助殘方面,劉慶峰提出,應加速推進AI信息無障礙服務終端示范應用,優先在三級甲等醫院、政務服務中心、軌道交通樞紐等公共服務場所部署AI信息無障礙服務終端。“降低科技助殘產品使用門檻,將助聽器、智能避障手杖等科技助殘產品納入消費品補貼政策范疇,切實降低特殊群體使用成本。”劉慶峰表示,還應當重點支持人工智能技術在聽障、視障、運動障礙、精神障礙等領域進行技術攻關與產品轉化,鼓勵企業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高附加值的科技助殘產品,培育一批專業化、創新型的科技助殘企業,推動助殘科技產業高質量發展。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姚一鳴
編輯 彭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