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將于2024年12月21日至22日舉行。日前,教育部發布數據表示,2025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為388萬。而據教育部官網數據,2024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人數為438萬,2023年度碩士研究生考試全國共有474萬人報考。報考人數下降的背后,大學生們作出了怎樣的畢業選擇?為何部分大學生不再執著于“卷”學歷了呢?
11月22日,在湖南農業大學校園里,一場學科類2025屆畢業生專場供需見面會舉行,有近70家用人單位前來攬才。該校生物技術專業大四學生小陽同學約上好友,一起前來“逛逛”。
幾個月前,小陽還在為考研做著準備,他說:“今年三四月的時候,我還有考研的想法和計劃,購買了復習資料,開始了復習與備考。”到9月的時候,小陽的畢業規劃有所轉變。轉變的原因,小陽表示始于暑假實習的時候:“當時突然有一個念頭,就是讀書讀了這么久,是不是應該先工作實踐,到真實的社會體驗一下?”
進入9月份,小陽對自己的復習情況進行了全面評估:“上國家線應該還是不難的,但我的心儀高校是湖南大學,感覺想考上還要付出得更多。而如果‘降檔’報考,可能又會心有不甘。”與此同時,小陽也逐漸了解到,自己所學的專業如果想找到所謂的好工作,研究生學歷是起步,很可能三年后還要繼續考博讀博,而這意味著更多不可能預知的時間和金錢成本。于是,小陽決定放棄考研,打算先工作就業,也愿意從銷售等工作做起,“以后想深造的話也還有機會再考研讀研”。
在長沙理工大學就讀的大四學生張同學有著和小陽相似的考慮。張同學原本一直有考研的想法,但進入大三下學期之后,他開始在考研和就業中糾結與徘徊:“考研想報考的校外輔導班學費并不便宜,我的家庭是普通家庭,父母年紀也大了,我后來還是決定先找工作,至少先能養活自己,再想辦法提升學歷。”
此外,還有同學在考研和考公務員的權衡中,最終決定先拼一把考公。有媒體報道,今年公務員國考報名人數已突破310萬,審核通過人數近28萬人。而根據新華社2024年的報道,當年有261.3萬考生考前進行了報名確認,有225.2萬人實際參加考試。
同時,還有個別大學生在考研報名的時候發現,想報考學校下發的參考書目和去年公布的參考書目有差異,而自己一直是按去年公布的參考書目復習的,這突如其來的變化給最后兩個月的復習沖刺帶來了極大的困難與挑戰。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后,決定今年暫不考研。
與此同時,用人單位在招聘時,也讓本科生感受到“友好的信號”。比如,海南某民辦高中學校日前來到長沙各高校攬才,明確表示應聘者成功入職教師崗后,不論本科生還是研究生學歷,初始薪資待遇是一樣的。
而日前,教育部印發《關于做好2025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也明確提出嚴格落實校園招聘“三嚴禁”要求(嚴禁發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樣的招聘信息,嚴禁發布違反國家規定的有關性別、戶籍、學歷等歧視性條款的需求信息,嚴禁發布虛假和欺詐等非法就業信息),積極營造公平就業環境。
同樣不可忽視的是,創業也成為很多大學生的畢業選擇。湖南還發起設立了全國第一只專業面向大學生創業投資的基金——湖南省大學生創業投資基金,總金額達5.05億元。
正如張同學向瀟湘晨報記者說的那樣:“我身邊有人已經保研推免了,有人在準備考公,有人在忙創業,也有人在準備考研,還有像我一樣準備就業的,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吧。先養活自己不‘啃老’,可能是我更為務實的一種選擇。”(瀟湘晨報)
請輸入驗證碼